阅读历史 |

第二百四十八章 :迁都之策(1 / 2)

加入书签

“九甸政治上佳,彭祖对大商之政不解之处,亦可适时询问。”

“诺……”彭祖应下,随即上车。

而九青也在上车后,让女珠御使,缓缓离去。

……

“呼……”所行略远,九青回首,此刻帝辛已经不见,其余世家大族的深夜也渐渐隐匿于这古老,已经担任了一百余年商都的妹都城。

九青明白帝辛此时的迁都之难,他轻声道:“殷商五百载,八迁七城,妹都最为古,至盘庚迁之,已近两百载;如今氏族盘踞,根深蒂固,牵一发而动全身,王非独裁暴君,岂能轻易断之。”

九青身侧,一面是殷郊、殷洪,一面是彭祖,此时闻声,皆不作声。

九青轻笑,道:“吾有一策,可让妹都迁之。”

说着,九青眸光微动,又有不忍,但是如今神灵之灾在前,如大山垂垂,随时都会垮塌而下,将大商天命碾碎;这迁都之事再大,再需谨慎,也不能以所谓谨慎,而踌躇不前,耽搁岁月。

拘泥于小事,如何成大势?

九青借助探寻水祸之事,游历了大商诸多城池,知晓国情人事,在他眼中,此时的大商极为分裂;王被王都氏族牵制,无法顾及地方,地方氏族占地自威,民不知商王之政,无保家之可能。

保家卫国,不得保家,如何卫国?

而身为商王,权柄亦分散不已,王只能掌控武权,却不得巫权;若不是前辈商王有智慧,将巫权分裂为五殿,分而治之,以巫制巫,恐怕巫的权柄,就会超过王,让商王不再自主。

可数百年来,因为分封制度,在巫之五殿,与王之外,又出现一股难以忽视的权系——氏族。

这些氏族多是以子姓血脉为主导,在内为各种官臣;在外为一地之主,内外占据,分割了帝辛与五殿的权柄,形成三足缠绕之势。

何为三足缠绕?

即血脉亲属,皆争家财。

此时的国看似国,但只不过是大一些的部落,国中之人,皆是同一位先祖,遂难以分割,下手有余力,即使是帝辛这样的商王,也难以果决。

“但是吾,非商人啊……”

九青想至此,轻笑闭目,隐下眼中的莫名之色。

却听身侧,殷洪言:“师尊有迁都之策,就因为非商人,就不言说吗?”

殷洪性子冲动,此言一出,身为兄长的殷郊一惊,紧忙捂住殷洪之口,并下拜道:“师尊恕罪,殷洪年幼,胡言乱语,并无诋毁师尊之想。”

一侧的彭祖见之,一笑,他倒不觉得九青是这个想法。

九青也笑。

“非商人,才能实行此策,不然商人因为商人身份,而顾虑太多,难以成策。”

见到九青并未生气,还与他们解释,殷郊才松了口气,殷洪此时也回过神来,心惊不已。

“师尊,吾并非此心。”

“师尊为大商操持,父王亦称赞,您必不会错的。”

九青摇首,道:“世人皆会有错,立场不同,对错不同,遂吾并未将此策,言说于王,因为吾知晓,身为商人,必不会用此策。”

如此一样,殷郊也反应过来,紧忙拦下还欲询问的殷洪。

他与殷洪皆是商人血脉,而九青言说商人必不会同意此策,九青连帝辛也未告知,那他们怎敢再探究。

九青见此,一笑,这殷郊倒是知晓道理,这殷洪也是个忠商之人。

而他九青的计策也很简单。

那就是水淹妹都,到时妹都氏族不迁都,也必须迁都。

天灾之前,人力难为,这些氏族有通天权利,但始终只是通天,而非天。

至于如何水淹妹都。

九青拿出玉圭,这度居玉圭上,乃是九青记录的地势图,借助水祸之事,九青又细刻不少,当然,此时只有大商部分与西土部分,距离记录九州地势,还尚早。

“嗡!”

玉圭上,浮现大地山川的虚影,犹如沙盘一般,呈现在九青眼前。

此地,正是骨脊山脉。

骨脊山脉,乃后世有名的吕梁山脉,其从北至南,狭长高耸,东有大河,与黄土高原相隔,西有汾水,与太行山脉相阻。

汾水乃是大河的第二支流,从骨梁山脉而下,水势浩大。

九青再观一侧的太行山,太行山诞育了济水,济水自然不用多言,其是可与大河在牧野之地一争高下,不融其中的大水。

而九青要水淹妹都,那就只能从此处入手,以《连山》拜山,引导水势分流,在妹都西侧的蜚国蓄水,到时水势浩瀚而下,妹都也将受损。

此举有违天时,有伤地利,有损人和,但一劳永逸,水过之后,大商早已经腐败的根将被冲起,帝辛也可择新都而立,无人再有二言。

“还需细细思量。”

若只为了迁都而去行此大恶之策,九青略有不甘。

若是能借此,削弱水源,处理大商之地的水患,那也只是尚可。

而若是能以此彻底解决王权分散,以及打破敬畏神明的民心,削弱祭祀,那才值得。

如此,确实还需细细思量,这引水也非一日之功,他此刻无法脱身,若是行此策,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