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82章 不敢相信,大雪里玩(1 / 3)

加入书签

“这这这,”

一激动,刘卫民又开始满屋子的转圈圈,

“那那那,那不是,不是,真的都收吗?那冻白菜也收?”

他是真的被这个消息砸的,有点找不着北了,这好事这么实成的又砸在他头上了?

“那玩意儿,城里人也能看上?”

“那说没说下回啥时候来啊?”

“咱们屯那山货还有多少没卖的?下回来人家收啥啊?”

其他人方才也是不敢相信,这会儿倒是镇定多了,

“哈哈,这回咱们指定能过个好年了。”

“可不,这下咱们屯真要在公社出名了,”

“是啊,他们还叽叽歪歪的说这说那的,光眼气咱们,酸叽,我看这回他们还说啥?”

“说啥?还好意思说啥了?自打交公粮之后,他们愁还愁不过来呢,哪还有心思酸叽别人?听说啊,好几个屯子,那分到手的粮食都没有往年的一半,把那苞米瓠子都一起搅碎了不说,还掺的苞米杆子呢,”

刘三爷叹气,

“哎,前两天我去办事,也看见了,那一个个愁眉苦脸的,本来想着今年夏天,还跟着咱们卖菜换了些钱,今年能过个好年,谁知道,这一场雨下来,全泡汤了。

现在他们就是拿着钱,也买不着粮食了。”

“咋了三爷,外面粮食涨价了?”

“不说涨不涨价,都是老农民的,谁能整着那粮票吧?”

这倒也是,村民们家里要是真的粮食不够,大部分时候在村里都是能解决的,不是跟左邻右舍换,就是从村里换,不管是用钱还是工分,总归是方便得多的。

至于那稀罕的粮票,他们还真没有,有人几乎都没见过,在他们印象里,那稀罕东西,都是在城里上班的人才发的,像他们这样的泥腿子,跟城里人那是有着明显的分别的。

“也是,咱们农村都缺粮,城里能好到哪儿去。”

刘卫民没理会他们的愁眉苦脸,这会儿还兴奋着,想事情也乐观,

“嗨,别想那么多,这都是亲戚,你一把我一把,拉扯着,咋都能活了。

再说,这事要是成了,他们再过来,咱们也打听打听京城那边的情况。

没听说吗,他们都是天南海北的跑,说不准就碰上什么机会,咋不都比咱们在这小屯里知道的多?

到时候咱们跟他们好好说说,看能不能让他们帮帮忙,现在又不是前几年那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活人咋还能让尿憋死了?”

话是这么说,几个人互相看看,虽然不说什么,心里也思绪万分。

刘爱国回过神来,看了眼门外的人影,

“那这些,我就按照咱们之前商量好的分?”

之前商量好的是,双方各自的利润都要拿出一成,刘家屯交给公社,方平那边交给单位。

再各自拿出一成给简单这个牵头人。

最后再拿出一成,作为村里的公费,日后村里孤寡老人的生活费用,或者村里的房屋,教室,等等,或者留着应急。

其实这是早就该有的,只是刘家屯一直穷,也就这两年弄起了蔬菜才算是好了一点,他们商量着,借这个机会,把村里该有的都准备起来,规矩什么的也是一样。

刚开始商量的时候,像是刘卫民这样习惯了大公无私的,还不好意思,觉得这是克扣了乡亲们的钱,还是几个人劝了半天,他才勉强想通这合作社和私人交易的区别。

刘爱国还不忘借机教育他,

“这也就是跟合作社,不然从个人手里收,虽然能比供销社高,但是也不可能给这么高就是了。”

刘卫民知道自己脑子转得慢,不明白的就他们说啥他就听着,尤其是这个话题,他自觉没有发言权,就不自不出声。

村里卖山货的60户左右,多多少少的,平均一家也卖了300多斤。

要说粮食,要是这个数量,那是不少。

但是他们卖的都是硬壳的山货,一麻袋就100多斤,带壳300多斤还真就不多,那一个收山下来,凡是有壮劳力的人家,谁家不背回来个千八百斤的?

“20830斤,一共卖了16664,去掉三成,剩下的七成,一斤合5分6一斤,”

刘爱国的话没说完,刘卫民就摆手,

“还有个事啊,小简又找我了,那一成,她不要,说,要是咱们实在抹不开,就都分给村里的老人吧。”

刘爱国停下动作,看看旁边的几个老人,

“二叔,三叔,五大爷,你们看这事?”

村里这些人,老的少的,跟简单关系最好的,也就刘三爷一家,这屋里几个人最了解她的自然也就是刘三爷这个小老头了。

想想,笑了笑,

“呵呵,我就说,那不是她的性格。

算了,不要就不要吧,我估计啊,这事她愿意管,也是看乡亲们的日子太苦了,实在看不下去眼了,她也确实不差这点东西。”

刘卫民想到她家那一大盆全是肉的菜,那全是苞米面还带着甜味儿的大饼子,摸摸还饱着的肚子,

“她是不缺吃的,唉!”

刘爱国看看几个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