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4章 长公主(1 / 2)

加入书签

在那烛光摇曳的书房里,李令月坐在堆满书卷的桌前,眉头紧锁,神情略显疲惫。窗外,夜色如墨,繁星点点,却无法照亮她心中的疑惑。

她轻叹了一口气,目光再次落在那些关于东归阁的资料上,喃喃自语道:“只是到底只是一个商户,历史上并没有相关的记载。”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和失落。

李令月揉了揉太阳穴,脸上露出沮丧的神情。她原本明亮的双眸此刻也变得黯淡无光,“看来,想从以前的记忆中寻找线索这条路是走不通了。”她摇了摇头,轻轻放下手中的书卷。

她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那深沉的夜空,心中思绪万千。微风吹起她的发丝,那娇美的面容在月光的映衬下更显清丽,却也难掩此刻的忧愁。

最终,李令月无奈地转身回到桌前,决定放弃从过往的记忆里探寻,重新思考寻找线索的方向。

在那宫墙深深的庭院中,九岁的李令月恰似一朵初绽的娇艳花朵,已然是出落得亭亭玉立。阳光柔和地洒在她身上,勾勒出一道迷人的轮廓。

她身着一袭淡粉色的罗裙,裙摆随风轻轻飘动。那精致的五官如同精心雕琢的美玉,眉如远黛,眸似星辰,挺翘的鼻梁下,樱唇微抿,带着一抹倔强的弧度。

再加上从小习武,李令月的身姿不似这个朝代的女子那般瘦弱。她步伐轻盈而稳健,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一种别样的活力与自信。那修长的身形中蕴含着力量,仿佛随时都能爆发出惊人的气势。

此刻,她正手持一柄短剑,在庭院中舞动。眼神专注而凌厉,英气逼人,更添一分侠气。额头上微微沁出的汗珠,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却丝毫未减她的飒爽之姿。

李令月轻喘着气,停下动作,望着天空,心中暗自想着:“我定要凭借自己的力量,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路。”那坚定的目光,仿佛能穿透一切阻碍。

在岁月的悄然流转中,皇宫里的日子如同一幅缓缓展开的长卷。这些年,李治所在的勤政殿,时常会出现太平公主李令月那灵动的身影。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勤政殿内的金砖地面上,映出一片片璀璨的光斑。李治端坐在御案前,专注地处理着堆积如山的奏折,眉头时而紧蹙,时而舒展。

这时,李令月如同一只欢快的小鸟,蹦蹦跳跳地走进殿内。她的裙摆随风飘动,脸上洋溢着甜美的笑容,清脆的声音如同山间的清泉:“父皇,儿臣来啦!”

李治抬起头,看到女儿的瞬间,脸上的疲惫顿时消散了几分,眼中满是慈爱:“月儿,你又来啦。”

渐渐地,李治早就习惯了李令月的时常到访,甚至在朝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他也会不自觉地想到向自己的宝贝女儿李令月询问。

有一次,面对一道棘手的政事难题,李治双眉紧锁,在殿内来回踱步,心急如焚。这时,他下意识地看向一旁的李令月,带着几分期待地说道:“月儿,对此事,你可有何见解?”李令月微微仰头,沉思片刻,条理清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李治眼前一亮,心中暗暗赞叹。

在这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李令月已然成为了李治在朝政上的得力助手,也是他心中温暖的慰藉。

在这巍峨宫阙之中,李令月无疑是李治亲手悉心教导的孩子。每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或是宁静的月夜,李治都会亲自为李令月传授知识和智慧。

御花园中,繁花似锦,彩蝶飞舞。李治与李令月漫步其间,耐心地解答着她的种种疑问。而宫中的其他皇子皇女,大多依赖于太傅们的教导,与李治的亲近程度远远不及李令月。

每逢佳节盛宴,李治的目光总是不自觉地落在李令月身上,眼中满是慈爱与自豪。在他心中,李令月的聪慧和勇敢远超宫中的其他皇子皇女,因而更受他的喜欢。

当李令月在朝堂上提出独到的见解,或是在武艺比试中展现出过人的身手时,李治都会忍不住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会在无人之时,暗自感慨:“朕的月儿如此优秀,实乃大唐之福,朕心甚慰。”

李令月越是优秀,李治内心的欣慰便越是深沉。他仿佛看到了大唐未来的希望在李令月身上闪耀,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满足与喜悦。

在那金碧辉煌的宫殿深处,李治常常独坐于御书房中,每当想到李令月的优秀,他的脸上先是洋溢着欣慰与自豪,然而紧接着,也会不由自主地叹息一声。

窗外,月色如水,清冷的光辉洒在李治略显沧桑的面庞上。他微微仰头,目光透过雕花窗棂望向那片浩瀚的夜空,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与遗憾。

“唉,可惜月儿终究只是一个公主,继承不了大统,终究是要嫁与外人的。”李治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不甘与惋惜。

他紧握着手中的玉如意,手指因用力而微微发白,脸上的肌肉微微颤抖,仿佛在极力压抑着内心的痛苦。

此时的李治,眉头紧锁,神情落寞,那原本挺拔的身姿也在这叹息中显得有些佝偻。他深知大唐的传统与规矩,纵使李令月才华横溢、聪慧过人,却也因女子之身无法登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

想到此处,李治的眼眶微微泛红,一滴晶莹的泪水在眼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