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章 如何落地应用的问题(1 / 2)

加入书签

这份报告的内容正式宣告,由赵承平打造出来的可控核聚变设备,所有试验成功。

这意味着,可控核聚变,不仅在理论上可行,实践中也经得起考验。

剩下的,就是如何落地应用的问题了。

此时,会议室内,坐满了大大小小的领导。

除非开大会,否则这些领导只会坚守在各自的岗位。

哪怕是同在京城,级别越高的领导,两个人一年半载都见不了几次面。

更别说,同一时间,同一场合,聚集这么多位重量级的领导。

如果传出去,不知道的还以为,提前开会了。

此时,各位领导坐在各自的席位上,却难以掩盖激动的神色。

“如此,我们将在科技层面彻底领先鹰国!”

一名领导老泪纵横。

他是老一辈,最有爱国情怀。

“没想到小小的大风厂,竟然能制造出可控核聚变设备”一位管管科研的领导说道。

“这让我们的高等学府,尖端科研机构,情何以堪,我们可是每天投入大量资金以及人力物力。”

“却比不上一个小小的服装厂!”

一位领导宽慰道:

”老陈,话可不能这么说,我们的科研能力还是很强大了,不少成果领先鹰国,不要妄自菲薄。”

“是啊,而且可控核聚变哪个国家没有投入大量资源,还不都是打水漂。”

“这本就是一个需要人类长期攻克的项目,如今却被我们率先研发出来,说明气运在我华夏,华夏要复兴呐!”一位领导激动的说道。

接着,很多领导纷纷感慨,复兴有望。

正所谓,皇帝轮流坐今年到我家。

世界第一已经不是梦!

就在大多数领导感慨之际。

长老席的一位领导突然说道:“复兴确实有望,但是不在于气运,而在于人!”

“或者说,气运就是这个人!”

领导笑了笑:”大家看看,这份报告,被提到最多的名字是谁?”

所有人目光一凛,瞬间想到了报告上面提到的一个名字。

赵承平。

可控核聚变项目的总工程师。

在这之前,除了几位长老,其他领导是不知道赵承平的存在的。

如今出现在报告之中,作为项目总工程师,他的名字甚至排在了秦院长前面,也是出现次数最多。

“领导,这位总工程师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以前从未听说过?”有人问道。

领导笑道:“一个以前我们从未发现过的人才。”

“可以说,没有他的理论支持,可控核聚变项目就只是一个悬而不定的想法。”

“不仅是他的理论,就连整个设备都是他制造出来,没有依靠过国家任何支持。”

“可以说,一切皆是因他而起,没有他,我们这些老头子今天就可能坐在这里!”

这番话,令在场的所有人无比震动。

一切皆因他而起,这是多高的评价。

而且不借助国家的任何支持,不依靠任何团队,仅凭一己之力,就造出了核聚变?

说出去,谁敢信啊!

可是,这番话从长老口中说出,是绝对不会有错的。

所以,这位总工程师绝对是国士无双的存在,足以载入华夏光荣榜。

“领导,能否介绍这位总工的身份,有这样的人才在华夏,我们居然没能及时发现,怠慢了人才,是我们之过啊!”

“是啊,为国作出如此之贡献的人,居然是籍籍无名的存在,我们应该善待。”

“没错,人才是第一资源,一定要牢牢把握住!”

“或许是某个不愿意暴露的老前辈,他们从在意名利,只是默默奉献,所以我们不知。”

领导见众人好奇,便不再隐瞒,笑道:“这个人才,不是什么老古董,而是一个年轻人。”

“而且还是一个高中刚毕业的年轻人。”

接着,领导把赵承平的有关信息曝光出来。

听的在场所有人目瞪口呆。

能够担任可控核聚变项目总工程师的人必然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科研工作者。

竟然是一位高中生?!

半晌。

“后生可畏啊!”一位领导叹息道。

“如此年轻的人才是华夏之幸!”

其他人纷纷点头。

许多科研工作者徐徐老矣,能够坚守在岗位上的已经不多了。

而新生代的人才不少,但是能像老一辈那样艰苦奋斗的不多,更没有他们那种刻苦钻研的精神。

加强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人才显得更加重要了。

“不过,关于赵承平还有一点。”

“他的父亲是一名贪官,已经被捕,不知道各位怎么看?”

长老看着台下众人。

此话一出所有人沉默了。

因为这种事情很敏感。

可大可小,这取决于领导态度。

可是长老没有表态,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见状,大长老笑道:“我觉得对于功臣,可以特别优待,尤其是那些默默无闻的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