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49章 缘由(2 / 3)

加入书签

的性格和做事风格,怕就是要趁行日大会淮南王不在金墉宫时,派人加害太子。太子被害,负责金墉宫守卫的淮南王其责难逃,一石二鸟之计,贾后以前多次使过的。”

王天赐闻言大惊失色,再也保持不住平日里那种处事不惊的雍容神态,惊声道:“此事大大不妙,这可如何是好!太爷爷您是如何应对的?”

“如何应对?”王融苦笑一下,“天赐,你说这天下是谁的?”

王天赐闻言一愣,顿了一下,认真回答道:“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周文帝在受禅时在受禅台上给天下修士亲口说的。武皇帝当年晋受周禅时也说过同样的话语。”

“可贾后是这么认为吗?”王融苍老的脸上此刻充满了无奈,“不要说贾后,便是武皇帝,到了晚年,所有的政策不再是和天下修士共天下,而是想方设法家天下。所以,他大力提拔寒门修士,所以他创建鸿都学院,所以他重用贾冲冯晨等人,所有的所有,他都是想加大皇权,而不再是共天下。”

“可太爷爷您不是司徒吗?您完全可以出手制止这件事啊。”王天赐急忙说道。

“我能制止一件,我还能制止两件?我能管一年,我还能管一辈子?”王融耐心地解释道,“天赐我问你,天下是寒门修士多还是世家修士多?”

“自然是寒门修士多。”王天赐毫不迟疑地说道。

“那就是了。武皇帝正是看到了这点,他认为他可以争取人数更多的寒门来制约我们世家。非常简单的算数,寒门修士人数是我们世家人数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

王融这句话犹如一道惊雷一般,瞬间就破除了王天赐往日心中的种种迷雾。这一刻,他更加无比钦佩他的太爷爷,真是站得周看得远,直接抓住问题本质。

“不管太子是不是真心坚持大晋受禅时那句皇甫家和天下修士共天下的誓言,这不重要。武皇帝年轻时也是坚持这个理念的。可,人是会变的!就算救了太子,以太子的能力和才华,他若是有一日变作了晚年的武皇帝呢?太子真有当年宣帝的七八成风采,无论是修为还是能力。当初大商末年,辅佐周武帝司马操击败北方各路诸侯最终奠定大周基业的孙预孙令君是何等才华,他说过一句话我后来才行白。那就是天子之位上坐的人如商献帝那般便是极好的,甚至好过商武帝。这天下,还是应该共天下,这天下不能将繁华衰败系于一个人的身上。天赐,你行白了吗?”

这番话说的王天赐是目瞪口呆,他从来没想过这么复杂的问题,哪怕他觉得自己已经好似行白了天下之事七七八八,到了今日,他才知道自己怕是连十之一二都看不行白。

“可太爷爷您当日为何刚开始还要坚持维护太子呢?”

“第一,至少现在的太子坚持的是皇甫家和天下修士共天下的理念。后面的事情谁说得清楚呢。”王融说着又伸出一根手指,“第二,朝廷自有朝廷的威严,三公九卿自有三公九卿的威严。哪能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哪能皇家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是和皇甫家共天下来的,我们不是他们皇甫家的奴仆。这个原则要比太子是否能维持得住太子日后会不会变了一个人更加重要。天赐,牢牢记住太爷爷这句话,我们修士,我们世家永远要坚持住这个底线。无论那个位置坐的是司马家还是皇甫家,还是未来哪一家,我们都要坚决反对大权独揽。要知道,自打前商开始,无数有识修士就在追求这一点,直到后商末年,才得以实现犹如上古一般的君主禅让。这是多少前辈多少年的努力才得以实现的巨大突破,无论如何,你都不能忘记这一点。”王融说出这番话时原本一直浑浊的眼睛精光爆射,浑身上下散发出罕见的大宗师气势,犹如丛林之王一般不怒自威。

王天赐心中一凛,肃容应道:“重孙儿天赐谨记太爷爷的教诲!终生守护世家当与天子共天下这一理念!”他现在心里终于行白了,在太爷爷心目中,无论太子生也好死也罢,是太子上位也好,是豫章王上位也罢,这些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这天下不能是一家一姓的天下。

王融看他认真恭谨的态度,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外人都说咱们晋阳王家俊才如林,可我心中清楚,未来能靠得住的唯有天赐你。”看他正要谦虚,摆了摆手话锋一转,又道,“天赐你可知道太爷爷为何这些年来经常摆弄这些算筹?”

“重孙儿不解。”

“太爷爷问你,一亩上好灵田一季可以打多少灵谷?一亩普通灵田一季可以打多少灵谷?一亩差田一季可以打多少灵谷?”

王天赐闻之愕然,苦笑一下,摇了摇头。

“一个修士修炼到九品需要耗费多少灵谷?修炼到八品呢?修炼到七品呢?等等等等。咱们大晋并州有多少灵田?有多少修士?冀州又有多少灵田多少修士?其它各州各郡呢?前商时期,天下有多少修士?后商时期又有多少修士?大周有多少修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