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屡战屡败(1 / 2)
好在泰山顶上有条闻名遐迩的天街,即使寒冬腊月,仍有几家勤劳的店主开门迎客。苏晨买了几张地道的鲁东煎饼,又点了热腾腾的豆花,众人狼吞虎咽一顿早餐后,便开始下山。
下山无需赶时间,几人悠哉游哉,沿途赏景,弥补了上山时因夜色遮掩而错过的风光。
苏晨前世确实来过泰山,但那是八月盛夏,人潮汹涌,连拍照都要排队,哪能像今日这般自由徜徉?此时此刻,他不禁想起前世在某杂志上读过的一篇文章,嘴角不禁浮现出一抹讽刺的微笑。
李伟见苏晨笑得诡异,忍不住好奇:“苏晨,你笑什么呢?”
苏晨回道:“我刚想起一篇文章,感触颇深,所以乐了。”
李伟好奇追问:“什么文章?写得挺好?”
苏晨笑答:“文采飞扬,内容嘛,你听我说说,自己评断。”
李伟的好奇心被挑逗起来,催促道:“快讲,快讲!”连旁边的郭教授都竖起了耳朵,全神贯注。
“文章细节我记不清了,但主旨大概是说,外国人来咱们华夏,主要是想看咱们的名山大川、京城的宫殿和胡同,还有城里那些小巷陋室,乡下那些茅屋猪圈。
既然如此,咱们费劲盖那些钢筋水泥大楼干嘛?保持原生态不挺好的?”
苏晨说完,笑眯眯地看着李伟,等着他的反应。郭教授听完,也在沉思,随后目光转向李伟。
李伟低头思索,半晌才抬头:“这人前两点说得还行,名山大川和古建筑,都是咱们老祖宗留给咱们的瑰宝,外国人想看也正常,这代表咱们悠久历史的自豪。
但后两点就不对了,破旧小巷和猪圈茅屋,这些都是咱们要努力改善的。保留这些东西,谈何实现现代化?”
郭教授对李伟的回答似乎不太满意,转头问苏晨:“苏晨,故事是你讲的,你来说说你的看法。”
苏晨轻描淡写地说:“依我看,这位作者啊,呵呵,膝盖跪久了,软得站不起来了。”
郭教授一听,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大声附和:“苏晨这点评,一针见血!什么破文章,哪个杂志敢发,真该一把火给它烧了。
那些洋人想看破烂小巷和猪圈,让他们回印第安保留区慢慢欣赏,咱们华夏建设家园,轮不到他们指手画脚。想来就来,不来拉倒,咱们不伺候!”
苏晨朝着郭教授竖起大拇指:“郭老,和你相处这么久,今天听你骂人,最痛快!”
郭宜城哈哈大笑,模仿苏晨的语气:“和你苏晨相识这么久,今天听你骂人,也最痛快!”
老少二人迎着山风,相视而笑,彼此间多了几分默契。一旁的李伟细细品味自己和苏晨的回答,不禁羞愧,暗自骂道:
“李伟啊李伟,一提洋人就怂一半,你年纪比人家大,书读得多,怎么看待问题还不如人家透彻?活该你吃亏!”
此时,山道上陆续出现几个游客,见他们一行人大笑着缓步下山,心中无不赞叹:“好雅兴!”
下山后,早已过了午餐时间,四人随便找个小馆子大快朵颐,补充体力。老司机发动吉普,一行人返回泰南。
路上,郭教授终究没忍住,对苏晨说:“苏晨,一路上你没问,但我猜你心里一直牵挂着钕铁硼磁性材料的实验进展。现在,我给你讲讲。”
苏晨原本是想让郭教授暂时脱离工作,好好放松,所以提议暂时不谈工作。其实他心里急得跟猫抓似的。
现在目的达成,他也不再坚持,见郭教授主动提起,便顺势应道:“郭老果然放不下工作,那您就说说,我洗耳恭听。”
郭教授却先不谈进展,皱眉问道:“我还没说之前,想知道,苏晨你为何对时间要求这么紧迫?这不符合材料研究的客观规律啊。”
苏晨脑筋一转,这几天跟郭教授的相处让他对这位老前辈的敬意更深了。
尽管老头子先前的工作法子有点儿古板,但这掩盖不住他那颗献身科研、心系祖国的赤诚之心。而且,借着郭教授在学术圈里的威望,有些事儿通过他来办,那效率可是杠杠的。
于是,苏晨琢磨着,有些秘密得跟郭教授摊牌了。
“郭老,您清楚,我给您的那份铁基磁材配方,来源有点儿神秘,而这背后,我们得知了一些火烧眉毛的事儿。”
郭宜城眉头拧成一团,记得第一次见面时,苏晨就含糊其辞,说那配方来路不明,可这跟时间紧有什么关系?还有,刚刚提到的“火烧眉毛的事儿”又是怎么回事?
他一脸疑惑地瞅着苏晨。
苏晨接着说:“根据咱们掌握的情报,估计倭国的住友特殊金属公司,再过一年左右,就能把‘钕铁硼’这稀土永磁材料研究个底儿掉,从成分到制作,全搞定。郭老您海归出身,肯定懂‘专利’这词儿吧?”
在苏晨的前生记忆里,华夏和倭国围绕“钕铁硼”专利的争执,足足拖了二十多年,华夏总是落了下风,说得难听点,那就是屡战屡败。
但事实上,就算没有苏晨掺和,华夏在“钕铁硼”上的研究,几乎是和倭国齐头并进,有些成果甚至甩开住友金属一大截。
可惜,这些成果要变成商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