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6章 沐奕的忧虑与行动(1 / 2)

加入书签

本来日军双方是吵得不相上下,但让他们想不到的是,老蒋帮了他们的大忙,由于当时的制空权基本落入日军手中。

从而在日军大本营以及华北方面日军高层的命令下,日军通过陆基侦察部队、航空侦察、无线电监听以及地面特务活动等。

侦查到了徐州地区的大规模部队调动的迹象,而且这其中有一半是老蒋最精锐的中央军。

这就让华北方面日军高层觉得,如果能够一口气吃掉这60万大军的话,那么必将彻底打击老蒋抗战的信心,很可能迅速结束中国的战争。

因此,在这之后华北方面军向日军大本营提交了作战计划,并得到了日军大本营的批准。

1938年4月10号,日军大本营下达了作战命令,华北方面军以5个师团的兵力南下,第114师团接替第10师团将矛头对准徐州,第5师团从徐州以东迂回断了中国军队退路;

第10师团则由沛县南下,截断国军的西进路线,同时第16师团配合第10师团,第14师团夺取兰封,阻断河南方面的援军,而华中派遣军则由南向北攻击,配合华北方面军。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当时日军派出了8个师团加2个旅团足足有24万人,是当时侵华日军的60%。

再加上当时的日军是机械化部队,这种大规模的调动并不会影响日军战斗力,相反国军部队都是靠着徒步,等赶到徐州之时,早就已经人困马乏了。

可以说,徐州会战的失败是因为老蒋犯了一个和台儿庄日军一样的错误,那就是台儿庄日军与老蒋皆是因为轻敌。

从而孤军奋战最终给了国军机会,可是此时老蒋作为最高统帅却犯的这个错误属实不应该,要知道骄兵必败的道理。

况且,台儿庄之战国军虽然击溃了日军两大师团对台儿庄的进攻,可是国军自身也伤亡惨重。

装备差距更是无法比较,就当时国军一个师各种火炮的数量仅仅只有40门,而日军则有108门;

重机枪国军一个调整师仅有50挺,当时的日军一个师团有104挺。

所以中国军队人数虽多,可是武器装备日军是中国的两倍乃至三倍以上,

而且日军还有海军和空军的协助,这些对于当时的国军来说更是无从谈起。

当时国军全军上下都沉浸在了胜利的喜悦之中,老蒋更是忘记了“骄兵必败”的古训,从而让老蒋以为中国可以“短期内战胜日军”。

虽然老蒋被冲昏了头脑,但庆幸的是当时中国还是有脑子清醒的人。

那便是国防部作战厅厅长的刘斐,他意识到了国军大规模集结徐州的弊端。

随后他向李宗仁陈明了其中的厉害,而李宗仁这个时候也清醒了过来,他也已经意识到了危机的到来。

1938年4月16日,日军猛攻临沂,驻守临沂的西北军所部还没有从台儿庄大战之中恢复元气,临沂便失守了。这也意味着鲁南地区的战略支撑点丢失。

而汤恩伯所部又被日军缠住。一时之间,鲁南地区岌岌可危,幸好滇军60军及时赶到算是暂时化解了危机。

不过,此时日军已经初步完成了战前的战略构想,北线日军已经彻底牵制住了中国军队的主力。

就在国军和华北方面军各部鏖战的时候,华中派遣军也开始调动了,第六师团从安徽芜湖出发沿着徐州方向推进。

在战前,老蒋以及李宗仁等人认为南线日军仅仅只是牵制作战,因此在南线仅仅只布置了一个集团军,然而仅仅凭借南线的一个集团军是无法挡住日军前进的步伐的。

5月9日,蒙城失守,此时李宗仁已经意识到日军的包围网即将形成。

就在李宗仁苦思冥想该如何解决这一危机之时,老蒋又来电告,李宗仁迅速击溃北线的日军。

老蒋觉得此时北线日军仅仅只有15万人,而我军有60万之众,优势在我。

面对这个命令,让李宗仁是左右为难哭笑不得。

老蒋却沉浸在其宏图美梦之中,而徐州的战场形势却愈发的开始恶化。

5月14日,日军占领了陇海铁路,这就意味着国军从陇海铁路撤退的交通大动脉已经被日军切断了。

5月16日,日军攻陷了徐州南面仅仅只有六公里的萧县,此时日军南北夹击的战略构想已经形成。

到这个时候,就算是傻子也能看清楚日军的战略意图了,徐州国军遭到日军南北夹击重兵围困,

此时如果不想重蹈淞沪会战的覆辙,那么国军就只有撤退一条路。

幸好,李宗仁早有撤退预案,就在5月16日当天,李宗仁果断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日军当时想凭借20万人围困60万大军,可是这绵延数百里的战线岂是区区20万日军能围的住的。

当日军进入徐州的时候一下子也傻眼了,战前他们构想的歼灭国军主力于徐州的战略构想并未达成,

反而是损兵折将,相反在李宗仁的指挥下,60万国军安全撤离了徐州。

可以说,徐州会战完全是老蒋一时头脑发昏而导致的,因为台儿庄之战的胜利,让老蒋对日寇产生了轻敌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