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六十一(1 / 2)

加入书签

374.【大蒜】

我大学闺蜜的男朋友说过一件事。

一次,他们宿舍一个北方哥们儿猝不及防地给他递了几个带皮的生大蒜,说:给。

闺蜜男朋友就不懂了:拿来干嘛?

北方哥们儿说:拿来吃呀~

闺蜜男朋友思索良久:这玩意儿确实是拿来吃的,但是在图书馆里就这样递过来,是几个意思啊?

我们这边大蒜一般做熟了吃,而且都是作为辅料使用。在图书馆里突然递过来,真是会让人想破脑袋都不明白。(*/?\*)

最后,闺蜜男朋友那天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回来跟我们说:他们竟然随身带着大蒜当糖吃也~?_?

具体这是个例还是有些北方地区都这样,我也不得而知。只是后来嫁了我家那个北方家属后,吃饭时我家生大蒜就得到了很高优待:以前只能屈居厨房一角,现在可以上桌了。然后他走到哪里都带着那股味道,比84消毒液还上头。

*********************

375.【神力】

这是我外婆说的一件事。

当年我外公在县中当校长时,我外婆在学校旁边盘了个小卖部卖货。当时我才一岁,在老家县里当留守儿童。所以我外婆一个人带我,小卖部去进货时,外婆就挑担过去,一头装货,一头装我。

有一次,我外婆进货量大,便把我放在邻居家,自己一个人去。回来时挑了百来斤酒,靠着路边走。

突然,有一辆卡车失控,直直向外婆撞过来。那个地方靠山路窄,也没有马路牙子,路旁倒是有人家修出来的一米多高的台子。紧急情况下,外婆硬是挑着上百斤的东西一下子跳上了那个台子。所幸汽车只是碰到了外婆的箩筐,弄坏了几瓶酒,司机都快吓尿了。外婆也吓得不轻,十分庆幸那天没带我去。

后来八十多岁的外婆说起这件事,问我:世界上是真的有神仙的吧?

**********************

376.【服制】

小时候看古装片,对里面的美女服装超级喜欢。当时没什么汉服不汉服的想法,就是很喜欢那种披床单一样的仙气飘飘。

那时候汉服没那么日常,后来高中去市里读书,就偷偷拍了一套汉服写真满足下自己的心理。可是当我拿去跟外婆得瑟的时候,一向慈爱的外婆这回没夸我漂亮,相反她对这套写真充满了恐惧。她很严肃地说:你别搞这种,什么年代就该穿什么年代的衣服,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小心被抓起来杀头!

然后她说起当年她亲眼看到的辫子之争,那真是非常残酷。还有为什么祝英台的事情被当成奇事来说,也是因为那时候服制相当严格,女人禁穿男装,否则会受到很严厉的惩罚,具体是什么外婆没说。

当时觉得不以为然,觉得外婆封建思想严重,现在早就不知道是什么自由多元新社会了。而且像我爸那边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就没那么多幺蛾子,民族服装和外来装想穿啥就穿啥,从没人说。

可如今自己年纪大了,看到满大街仙气飘飘的仙女仙官们,羡慕他们漂亮的同时,也回想起了外婆的话,不免有点细思极恐。

我国自古以来为礼仪之邦,汉族文化的精髓在于礼制这种强大有序的国家机器而不是衣装形式这种末端表现,根源在于严格的制度:不越级不越权,安守阶级本分。对服装款式和颜色更是有极其严格的规定。

正是因为有那么严格而先进的礼制,所以汉族才能在一定时期内发展迅速、一马当先,也才有权对体制比较随便的少数民族称之为“蛮夷”。

而服装,只是浑厚礼制最末端的表现。

外婆在将近90年的生活中,亲眼见过时代的多重变革,从服装这种表相当中渗透出来的无情体制碾压,深深印在他们老一辈的骨髓里。这才是千百年来留下的文化,在一针一线里、在面料机理中,绝对,跟漂亮无关。

*******************

377.【结巴放盐】

看到今年春晚小品的梗,突然想起以前在老家很流行的一个段子来。

说一个结巴,跟老婆一块儿炖汤。他老婆问他,放过盐了没有?

他说:放……

于是老婆放盐。

他又说:放……

老婆又放。

他还说:放……

老婆继续放。

最后说了半天,他好不容易憋出那句话来:放……放……放过了!

最后那锅汤已经成盐水了。

*********************

378.【福利】

以前国企当道的时候,有句俗话说:单位就是我的家。作为大国企子弟,我深有感触。

据说原先我妈还是个不婚主义者,我爸追我妈的时候可傲气了,反正那个年代也没有彩礼之说,嫁不嫁都差不多。不料我爸单位不但答应帮我妈安排工作,还主动帮调动、迁户口,结婚了还白分一套两房一厅的住房,于是我妈就被骗过来了。

后来我妈生我的时候,空着两手去我爸企业的医院,医院供应所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