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章 赞赫连勃勃与大夏真兴兴钱(1 / 2)

加入书签

引言

赫连勃勃是十六国时期夏国(胡夏)的开国皇帝。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出身背景:赫连勃勃原名刘勃勃,字屈孑,是匈奴铁弗部人,为匈奴左贤王(《晋书》记载为右贤王)刘去卑的后人,与汉赵光文帝刘渊同族,其曾祖父刘虎,祖父刘务桓,父亲刘卫辰。前秦末年,刘卫辰占据朔方之地,后被北魏所败,刘勃勃逃奔于薛干部,后被送到后秦,姚兴任命他为奉车都尉等职,还将女儿许配给他。

建立夏国:大夏龙升元年(407年),赫连勃勃叛秦自立,自称天王、大单于,自立国号为夏,建元龙升。

四处征战:夏国建立之初,赫连勃勃就四处扩张。他先攻打鲜卑薛干等三部,破之并掳其士众一万多人;接着袭击后秦边郡,占领三城以北的地方;还斩杀后秦守将姚丕、姚石生等,夺其粮草辎重。此后,他又多次讨伐南凉、后秦等,战果颇丰,如在青石原大败秦将张佛生,俘歼五千七百人;在河曲击败秦将齐难,俘歼七千余人,获戎马兵杖无数等。

政治举措:

改姓建都:大夏龙升七年(413年),赫连勃勃建都统万城,并下诏将刘姓改为赫连氏,取“统一天下,君临万邦”之意,将都城命名为“统万城”。

用人方面:赫连勃勃用人政策被认为是任人唯贤、知人善任,最具代表性的是重用降将王买德,听取其建议停止征战,致力于国内建设。

登基称帝:大夏凤翔六年(418年),赫连勃勃在长安即位为大夏皇帝,改年号“昌武”。后群臣劝其定都长安,赫连勃勃以若定都长安则统万城会有不守之忧为由还归统万城,同时派太子赫连璝坐镇长安,改元“真兴”,并追尊先祖,册立赫连昌为太子。

人物评价:赫连勃勃性情凶暴,不遵守律法,随意杀戮,大臣有直视他的,就挖掉眼睛;对他笑的就毁掉嘴巴;上谏的就先割掉舌头,然后斩首。但他也具有过人的雄才伟略,在军事方面,采取有效的兼弱攻昧、打了就走的游击战术,四处征伐,为大夏的壮大奠定了土地和物质基础。在民族方面,他提倡民族同源,定都“统万城”和改姓都说明了这一点。

现存的大夏真兴钱应是赫连勃勃所铸造。大夏真兴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于真兴元年(419年)铸。这是我国第一种带国号和年号的钱币,文字隶书环读,十分罕见。其形制有莽钱遗风,内外廓精好,径2.3厘米,重约2.8克。钱文真书而见隶韵,“大”字从“太”。面文隶文,“大夏”为国号,“真兴”为年号,历史上国号年号合璧,此为首例。由于铸造精美,存世量极少,因此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胡夏的帝王,除赫连勃勃外,还有赫连昌、赫连定等。赫连勃勃去世后,赫连昌继位。后来北魏进攻胡夏,赫连昌被俘。赫连定在平凉称帝,继续与北魏对抗,最终也被北魏所灭。

一、七律赞《赫连勃勃与大夏真兴钱:金融与哲学的交织》:

《赞赫连勃勃与大夏真兴兴钱》

匈奴铁弗赫连强,自立大夏据一方。

长安城中展威势,真兴年号显荣光。

国号年号钱上铸,金融创新意深长。

隶书环读史罕见,哲学思考蕴币章。

勃勃雄心图霸业,钱币见证岁月长。

虽留残暴千秋论,功绩亦堪细思量。

这首诗的大致解释如下:

首联描述赫连勃勃出身匈奴铁弗部,凭借自身实力建立大夏政权并占据一方。

颔联提到他在长安彰显威风,“真兴”年号展现出其统治时期的特殊荣耀。

颈联强调了在钱币上铸有国号和年号这一创新举措在金融领域的重要意义,以及其蕴含的独特哲学内涵,并且指出隶书环读的形式在历史上极为罕见。

尾联既指出赫连勃勃虽有残暴之名被后世议论,但他的功绩也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和衡量,而大夏真兴钱作为见证,承载着那段历史的岁月痕迹。

需要注意的是,赫连勃勃在历史上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他虽有一定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建立了政权并铸造了独特的钱币,但他的统治也以残暴着称,给人民带来了许多痛苦。对他的评价应该全面、客观地综合各种因素进行考量。同时,大夏真兴钱在货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研究价值。

二、标题:赫连勃勃与大夏真兴钱:金融与哲学的交织

在历史的长河中,赫连勃勃作为匈奴铁弗部的一员,以其独特的经历和成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自立大夏并占领长安,改年号为真兴,而现存的大夏真兴钱更是成为了我国货币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货币不仅代表着金融领域的创新,还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赫连勃勃与大夏真兴钱背后的故事。

赫连勃勃,这个名字在历史的书卷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出身于匈奴铁弗部,这个部落以其勇猛和坚韧而闻名。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赫连勃勃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逐渐崭露头角。他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他对机遇的敏锐把握和对自身实力的充分发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