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7章 故人(2 / 3)

加入书签

与郝顺的海产品买卖都需要他提前安排好。

最近几年,刘之野除了还在继续收购这些老物件,高档木材、玉石、宝石、药材意外,只剩下来回倒腾海产品了。

随着刘之野对老物件回收的执着日益加深,他手下的寻宝团队在京城周边掀起了一股不小的“寻宝”热潮。

不断地将那些隐匿于市井巷陌、蒙尘已久的“老物件”一一挖掘出来,其力度之大,几乎到了“掘地三尺”的地步。

一时间,社会上流传的各类老物件,仿佛都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最终汇聚到了刘之野的手中,成为他私人收藏中的璀璨明珠。

自然灾害的阴霾散去后,一些人逐渐从困境中恢复元气,手中的那些藏品,自然不再轻易割舍,更不愿见其被低价抛售,沦为市场的浮萍。

京城周边,能回收的,都差不多回收了,即使有些人手里还有,这回收地成本也是越来越高,得不偿失。

于是,刘之野就将目光,瞧向了京城隔壁的津港。

比起京城,津港地区的“遗老遗少”、资本家、有钱人更多。

津港在清末民初就成为了一个名流汇集的场所,吸引了众多历史人物。

其中包括清朝的“遗老遗少”们、珉国时期的失意总统和总理们、失去势力的军阀们、想办工厂办实业的资本家们,以及倭寇投降后再次投机的汉奸们。

这些人物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津港作为他们的居住地或活动地点,使得津港在近代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这里肯定有无数地“老物件”等待着刘之野的挖掘,“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随着财富的累积,对刘之野而言,金钱渐渐化作了冰冷的数字,反正这么多钱他也花不出去,只能继续搞收藏。

况且,如果没有他去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话,恐怕它们将在短短数年间化为乌有,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如今,刘之野的空间已经扩大了两百多个立方米的空间。

内部珍藏着逾三十万件古董艺术品,件件皆是时光的印记,其中不乏被誉为国之瑰宝的顶尖之作。

这些藏品之多,即便是刘之野本人,也难以一一细数,他更多的是将它们妥善安置于内,鲜少轻易取出,以供个人赏玩。

除了古董艺术品,空间里还有上万方的珍贵木材。包括海南黄花梨(降香黄檀)、金丝楠、紫檀、铁力木、鸡翅木、沉香等等。

另外,他还存有两千多吨的珍贵玉石宝石原矿,像什么“和田玉”、“翡翠”、“寿山石”、“鸡血石”、“金刚石”等。

刘之野的空间里,赫然藏匿着巨额财富:整整四千五百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堆叠得如同小山一般,闪烁着诱人的光泽;而更为惊人的是,还有二十多吨重的黄金及其精致制品,它们或成条块,或雕琢成各式艺术品,静静地躺在那里,彰显着海量的财富。

除此之外,刘之野最为得意的,莫过于他精心搜集并珍藏的近十万吨天然中草药,这些珍贵资源无疑是他多年来心血的结晶。

像人参、丹参、何首乌、灵芝、藏红花、红景天、佛手草、乌拉草、冬虫夏草、当归、鹿茸、党参、熟地黄、白芍、阿胶、枸杞子、龙眼肉、黄芪、白术、甘草、石斛、山茱萸、龟甲、鳖甲……等无数珍贵的药材,许多后世已经频临灭绝了。

这些珍稀药材,皆是刘之野凭借其与医疗界广泛而深厚的交情,不辞辛劳,跨越千山万水,自全国各地精心搜集而来。

另一重要的药材供应源,乃是刘家庄那片精心培育了三四载的中药材基地。

这片广大的药材基地,不仅承载着刘家庄人的辛勤汗水,更孕育了无数珍贵的草本精华,为刘家庄的中医药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刘家庄的中药种植业,历经三四载春秋的辛勤耕耘,已稳稳地踏上了正轨之路。

此地培育的中草药,业经卫生部门严格检验,其药效非但不逊色于纯野生品种,反而在品相上更胜一筹,枝叶饱满,色泽鲜亮,为众多医者所青睐。

如今,刘家庄的药材已顺利渗透京城及其周边地区,成功入驻了诸如协和医院、解放军总院等一众顶尖医疗机构,其影响力在医药界悄然蔓延开来。

自去年始,中医药材的栽培在刘家庄悄然绽放,为这片土地带来了不菲的财富——整整一千万元的收入。

随着种植版图的不断扩张,宛如春风吹绿田野,上市的药材品种日益繁多,从珍稀的灵芝到常见的枸杞,应有尽有。

这不仅仅是数量的累积,更是质量的飞跃,预示着未来的收入将如同滚雪球般,以几何级数迅猛增长。

当然,刘之野能聚集这么庞大的财富,倒腾海产品是功不可没。

不过,如今都是六五年了,为免出现不可控地意外。这倒腾海产品的事业,刘之野打算就此罢手了。

为此,他特意与郝顺进行了一番坦诚而深入的交流,共同探讨此事。

郝顺及其伙伴们,多年来,靠着刘之野,确实赚得盆满钵满,早已步入了优渥生活的殿堂,过上了令人艳羡的好日子。

人在困顿之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