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3章 “烤肉宛”(2 / 2)

加入书签

重要文献《清稗类钞》记载:“德宗被幽瀛台,每膳虽有馔数十品,离座稍远者半已臭腐,盖连日呈进,饰观而已,无所易也。余亦干冷,不可口,故每食不饱。偶欲令御膳房易一品,御膳房必奏明孝钦,孝钦辄以俭德责之,竟不敢言。”

我们常常以珍馐美馔、山珍海味等词汇来形容皇帝的餐桌,没想到,光绪帝面前还摆着变质的菜品。堂堂大清帝国的皇帝,竟然还吃不饱,真是咄咄怪事!一个小地主家也不至于如此吧?

这不算最糟糕的,他还有上顿不接下顿的时候。《庚子国变记》记载:“上居瀛台,饮食不时通,采槿花而食。”送饭不及时,他饿到采食木槿花,整个一街头饥民的形象。皇帝做到这份上,也是凄惨。

“呵呵,说起这个光绪皇帝,还真让人唏嘘。想当初,他别说是吃山珍海味了,连饭都吃不饱,过得比咱们普通老百姓还不如。哎!话说都这点儿了,我请你们几个吃顿好的怎么样?”刘之野回顾起一甲子前的这段历史时,内心感慨万千道。

刘之若听闻后拍手笑道:“好啊!好啊!那你想请我们吃什么呀?”一听吃喝,她就格外兴奋,当即第一个开口表示赞同。

刘之野道:“让我想想啊,这附近有啥好吃的地方呢?”

他灵机一动,突然说道:“嗯,有了!咱们去吃烤肉怎么样?”他微笑着看着她们,目光里充满了期待和亲切。

甘凝笑着询问贺红梅:“红梅,咱们去吃点烤肉怎么样?”

贺红梅爽快地回答:“嫂子,你们想吃什么就点,我吃什么都行,我不挑食的。”

刘之野见状,便提议道:“那好,我带你们去一家有名的烤肉馆子,听说过烤肉宛吗?”

刘之泰也附和道:“是啊,京城谁不知道呢,我们就是没去吃过而已,嘿嘿!”

“那咱们走着,烤肉宛搁这也不远。”

于是,他们一行人西南行,来到宣武门内大街安儿胡同西口,的“烤肉宛”饭庄。

在京城众多的烤肉餐馆中,字号最老的当属烤肉宛。这家餐馆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堪称历史悠久。

烤肉宛最初是由一名姓宛的回民在宣武门一带推车卖牛羊肉。他的第二代在车上安置了烤肉炙子,开始卖起了烤牛肉。

到了第三代,他们才购置了铺面,从此坐店经营,专营烤牛肉和牛、羊肉包子。

这家餐馆的烤肉技艺十分精湛,选用上等牛肉,经过特殊腌制,再放在特制的烤肉炙子上烤制,口感鲜美,香气四溢。

早年京城的南宛北季,名声远扬,无人不知。季氏的烤羊肉,宛氏的烤牛肉,各自独领风骚,各有其立身之道。

而齐白石、张大千、梅兰芳、马连良等艺术大师更是这里的常客,可见其魅力之不凡。

话说十几年前的一天,有一位姓唐的“实报”记者,邀请齐白石老人去品尝一下“烤肉宛”的烤肉。

齐老笑着说:“我的牙齿,哪里嚼得动?”记者说:“正是因为让你嚼得动,所以才请你吃烤肉。”随后他又补充了一句:“那肉嫩得跟豆腐似的。”齐老这天心情很好,便拿起手杖,同他一块去了。

到了烤肉宛,果然,独特的烤肉风味让齐白石老人连连称赞。宛师傅精心地给齐老切了两碗“牛米隆”,烤熟上桌后,齐老赞不绝口。

至此,齐老是真心喜欢上了“烤肉宛”,并且多次给它题诗作画写匾。

题匾:“清真烤肉宛”

做画《梅花图》并题诗:“步寒松柏同精健,知是无生热血多。”

画《寿桃》题字:“仁者多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