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77章 殿下大喜啊(1 / 2)

加入书签

王辅臣的降书送达南都时,马仲英正准备亲临淮河前线,总督这次北伐神京之战。

对于平凉军的请降,楚军内部有两个意见,金光祖和牛天宿为首的文官认为王辅臣无信无义,几度背主,留之等若养虎遗患,莫如杀之,秦怀忠和马然德等武官却认为人无信不立,既然大明以前曾招揽过王辅臣,而王辅臣也确实接受过朝廷的圣旨,不管王辅臣内心是怎么想的,但名义上依旧是大明的臣子,若杀之,恐失天下人望。

“唐先生,你以为呢?”

自第一界恩科顺利结束后,马仲英就把唐甄调到了中书省,以便于时时垂询,见双方争执不下,马仲英遂把问题抛给了他,这也是想考量一下唐甄的政治水平。

唐甄似乎早有考量,见马仲英发问,忙接口道:“殿下,臣以为王辅臣不能杀,诚如秦将军和马指挥所言,如今天下未定,殿下若杀主动投降之人,委实不妥,不过金相说王辅臣首鼠两端,这也不得不防,依臣之间,既然王辅臣自请为出征陕西的先锋,那就让他当这个先锋,但殿下要下旨把他儿子王吉贞调到京师。”

马仲英不置可否,反而转头看下马三德,问道:“王辅臣部下还有多少兵马?”

马三德一愣,他没想到马仲英会顾左右而言他,忙回话道:“大帅,王辅臣现下的总兵力不过八千余人,而且在陕西大战连场后,武器粮秣也极为贵乏。”

“区区八千残军,能折腾出什么风浪来?把他儿子召入南都,反而令他心生嫌屑,传孤旨意,加其为陕西提督、定东侯,专职替大明收复陕西,告诉他,只要他尽心尽力,以前的事,孤既往不咎,至于王吉贞,就留在他身边,将来也好给他养老送终。”

当年王辅臣坐拥五万精兵,又曾做过吴三桂的部将,和吴三桂交情甚深,康麻子这才把王吉贞调到京师作为人质,如今王辅臣的实力早已不如从前,和清廷也算彻底划清了界限,马仲英认为杀之只会令投降大明的清廷官员心生畏惧,还不如留着替楚军当先锋,留王吉贞在王辅臣身边,也体现了自己用人不疑,有容人之量,就算王辅臣心有不甘,他的钱粮补给全靠楚军补充,后面又有张朝阳的两万五千兵马,想来也不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殿下英明!臣等拜伏!”

自朱慈炤宣布马仲英为大明监国后,郭泰捷和汪雨翰等兴朗朝廷旧臣也都接受了马仲英成为大明朝廷实际统治者的事实,因此在马仲英下旨后,均是不约而同地躬身行礼。

马仲英抬手道:“诸位不必多礼,孤已准备三日后,亲自直淮安督战,朝廷的事就交给金先生和牛先生,唐先生和郭先生随孤一起出征,南都城防和皇宫的安全,马三德,你不可怠慢!”

诸人回话道:“殿下放心,臣等定不负殿下所托……!”

郭泰捷却说道:“殿下,臣还有一事相求,还请殿下务必成全此事。”

马仲英也很奇怪,郭泰捷自回归后,虽然政见上和自己颇有些不同,当初崇武帝下旨加封咱为监国时,还带头反对,他想不到一向头铁的郭泰捷会有求于自己,遂开口问道:“郭先生但说无妨。”

“殿下,如今我军北伐已经全面展开,河南、山东、淮扬和辽东均是捷报频传,而且王辅臣又反正来投,神京光复已是指日可待,我汉室江山亦是恢复在即,倘神京恢复,不知殿下会如何处置在京的满洲八旗?”

郭泰捷的问题令马仲英微微愣了一下,说实话,对于京师的满洲旗丁,按他的意思,肯定是要有仇报仇,有冤报冤,血债要用血来偿还,不过京师的满洲旗丁恐怕已不下两百余万,总不能真就一次性诛尽杀绝了吧?

故尔马仲英回道:“郭先生问的好,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初东虏入关,我汉家城池被屠戮数百座,数千万黎庶枉死于东虏铁蹄之下,如今汉室恢复,自然是要血债血偿的,但上天有好生之德,孤也不想过分枉造杀孽,故孤决定三丁抽一杀之,剩下的全部送到地方上开矿,至于满洲妇人,有姿色的发配教坊司,那些健妇亦押至各地开矿。”

说到这里,马仲英也颇有些感慨,仰头望天又长叹道:“孤这般做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闻言,郭泰捷脸色一变,竟扑通一声跪倒了下来,奏道:“殿下屠尽满洲之举实在是大快人心,但晋王子嗣仍在,时下就在神京,臣只恐玉石俱焚亦!”

“呃……你是说晋王世子李嗣兴,也罢,当初晋王身故,大明早已是山穷水尽,他表弟马思良和刘文秀子刘震又先后离营投敌,李嗣兴为保存部下,投降清廷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孤岂会伤他?倘神京恢复,孤还要下旨恩赏,并在神京为晋王重建衣冠冢,四时供奉。”

李嗣兴投清后,虽被抬进汉军旗,但康熙一直对他心存怀疑,历史上直到伪清康熙二十六年,才加李嗣兴为陕西总兵,不过依然是遥领,李嗣兴至死都一直被软禁在京师,作为晋王李定国的死忠粉,马仲英自然不可能祸害他的子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臣多谢殿下!”

郭泰捷再拜顿首,身为兴朗旧臣,他对李定国有一种莫名崇拜之情,今天为李嗣兴下跪求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