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85章德安托孤(下)(1 / 2)

加入书签

思量来,思量去,马仲英还是同意了朱耷的请求,对于朱耷这种失志抗清的人物来说,去联络江北义军,虽然有危险,但这却是他毕生的信念寄托。

正面战场上,尽管手中有三万兵马,但谭布并没有贸然进攻,而是在距离德安十里左右的区域摆出了专门用来防御的半月阵,以应付已经冲出阵列的楚军骑兵。

谭布的意思很明确,他只是想坚持到康熙御驾退回德安,至于和明军交手,他根本提不起哪怕一丁点兴趣,他还想凭借手中的优势兵力,控制住佟国维和鄂扎,逼迫他们承认传位诏书,好为喇布当摄政王铺平道路。

面对清军的半月阵,骑兵旅旅帅贺明远一点办法也没有,楚军骑兵都为轻骑兵,并不适合冲阵,所以他只得带着本部骑兵不断地在清军阵前抛射出无数的箭失,试图凭借箭雨,摧毁清军的战斗意志。

但谭布却铁了心不接贺明远的茬,他只是严令刀盾兵掩护,且战且退,只要坚持到皇帝入城,就算完成任务了。

谭布的军令,正中这批清军的下怀,自闻得皇帝御营在鄱阳湖被明军包了饺子后,江北大营的清军就失去了斗志,又怎么敢和士气高昂的明军正面作战。

留下了一千余具尸体后,清军终于退到了德安城下,此时,楚军骑兵已不敢追击,贺明远可不想让自己的部下沦为德安城头清军的活靶子,因此不得不退了回来。

德安城。

甫一进城,王复汉就把城内有名的几个郎中都请进了县衙,并给他们下了严令,务必救回皇帝,否则全部诛杀。

众人一看康熙的伤情,全都傻眼了,气管都被勒破了,这……怎么能救的活?

为首的那人名叫王九德,乃是九江府有名的郎中,也唉声叹气地低垂着脑袋,表示无能为力。

“就真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总督大人现在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这上千万两银子的买卖,居然就这么鸡飞蛋打了,真是天不佑我王复汉啊!

“总督大人,皇上的伤情已然是药石无医,不过小老儿却有一套家传的金针刺穴法,能令皇上清醒一会,不知……?”

闻言王复汉、佟国维和鄂扎几人对视一眼,他们也知道皇帝已然活不成了,若是能清醒过来,把后事交待了,这也算留下遗诏了,因此均是点头同意。

王九德医术果然不凡,也不知他是怎么施针的,只是在脑袋和脸上分别扎了几针,康熙原本紧闭的双眼竟睁了过来。

“咳……这是哪里……朕死了吗?……怎么你们都在……这到底是哪里?”

软塌上的大清皇帝康熙脸色苍白到了极点,说话的时候,鲜血不住地顺着嘴角淌出。

佟国维以头抢地,声嘶力竭地嚎哭道:“主子,这里是德安,咱们得救了,是王总督带兵把咱们救了出来,不过……主子您,您在自戮殉国时,绳索割断了喉咙,已然是药石无医,奴才等万死!”

“朕……朕要死了吗?……死了也好……省得……省得……朕回去看那些人的……脸色……。”

死过一次的康熙哪里还会畏惧死亡,其实死亡对于他来说,未必不是一种解脱,吃了这么大一场败仗,十万大军损失殆尽不说,还折了一万五千八旗子弟,若是他逃回去,京师里八旗子弟的唾沫星子都能把他喷死,而各旗的旗主王爷也会因为此事夺回议政的话语权,这是康熙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主子,奴才来迟了,怪奴才来迟一步,奴才愿随主子一起,一起殉国,方能赎奴才之罪啊!”

王复汉同样趴在地上,哭得肝肠寸断,一边哭,还一边不住把头重重地砸在地砖上,直撞得额头血迹斑斑。

“这……不怪你……你手上只有八千兵马……又要守武昌……哪里分得出兵马……救朕……要怪就怪……喇布……朕死……朕死也不会放过他……。”

许是因为金针刺穴法刺激了神经的缘故,康熙此时的精神状态虽差,然而头脑却非常清醒,在说到不放过喇布时,他居然又开口问佟国维道:“你……你们救醒朕,是不是要朕……留下……遗诏?”

信郡王鄂扎也哭拜道:“圣上大行不远,按制,当留下遗诏,若有圣主遗诏,臣等回返后,便可要求朝臣按旨意行事。”

“也罢……朕来说,你写!”

事关自己的儿子胤礽承继大统之事,康熙的精神状态居然回光返照似的又恢复了一些。

“臣遵旨!”

尽管一向和康熙不对付,但鄂扎却从来没有背叛康熙的想法,原因就是他祖父多铎死的早,顺治其实也没有过分处置他这一系,只是把亲王王爵降为郡王了事,这待遇可比多尔衮和阿济格好太多了。

见信郡王鄂扎执礼甚恭,康熙也满意地眨了眨眼,又断断续续地说道:“……朕承先帝遗命,克继大统,即位以来,夙夜忧虑,唯恐托付不效,有违先帝遗训,然满洲人少,汉人多众,屡生反侧,又有吴三桂、马仲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