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12章 变化(1 / 2)

加入书签

召集了大量的科学家和军工人才,在美国人重新评估各种武器和战争思想的时候,前线却传来了战事再次失利的消息。

花费心血策划实施的新战役,本来进展顺利,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战局竟然在短时间内急转直下,到了不得不仓促结束的时候。

美国人及时复盘了战役中的各个细节,他们发现,转折点是一支乘坐直升机的特殊部队出现后发生的,这支部队神出鬼没,可以在短时间内不断转换作战地点。

机动力极强这一点先不说,这支队伍的作战能力也强的惊人、并且让人耳目一新。

正常的一个机械化团,志愿军必须要用两三倍的兵力才能与之正面抗衡,但是这次出现的这支队伍,在人数极少的情况下,竟然屡屡让团级部队狼狈不堪。

美国人详细研究了这支部队,发现是应该就是他们早已注意到的那支特殊部队。

这支队伍人数不多,所装备的武器极为先进,不少都是美军也不曾拥有的。

现在已经可以肯定,他们拥有夜视能力,能够随时保持个体间的通讯,并且还拥有强大的对周围情报的感知能力。

有了这些,便几乎让他们处于不败之地,他们凭借着体量小灵活的优势,往往能在关键时刻避开所有的危险。

除此之外,他们也敢于打硬仗,在悄无声息靠近对手之后,他们手中武器短距离上的火力输出,不亚于任何一支美军的部队。

越是对这支部队研究,美军受到的启发越大,特战队仿佛给他们开了一扇窗,让他们领会到了一种新的作战模式和作战思想。

尤其是航母的丢失和这次战役的失败,让所有人都更加认识到了作战思路上的差距。

虽然美军拥有大部分的制空权和地面上的机械化部队,加上完善的后勤保障,但是还是由于某一个关键节点被突破而输掉全局。

这可能就是东方哲学中的,所谓四两拨千斤吧。

他们不知道的是,后世对这种情况有个专门的名词,叫不对称战争,也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美军也是善于向对手学习的军队,很快,他们就组建了一支新的部队,力求与志愿军的特战队一样,小巧灵活,拥有先进的装备,能随时感知战场动态,能够全天候机动,还必须能够在短时间的作战中,输出强大的压制性火力。

这些要求提出来很简单,但是具体到落实就太复杂了,他们首先发现武器库中的装备无法满足要求。

要匹配这些要求,必须研发新的装备,并且要建立一系列的支持系统才行。

时不我待,这次从国会到军队很容易达成了共识,不仅仅是为了正在发生的战争,就算是为了以后,也必须正视现实。

装备即将落后的情形越来越明显,如果不改变这一局面,那么这场战争结束后,美国很可能将迎来另一场自己不愿意看到的战争。

大量的特别拨款被批准,各个研究机构和工厂被动员了起来,美国人在前线还一塌糊涂的状态下,首先在国内开展了一场军事技术的研发运动。

与美国人差不多,苏联人掌握了更多的资讯,他们密切关注着战场上的所有变化,自然也注意到了最近战役形势的突变。

一份厚厚的绝密报告被直接送到了克宫,克宫的一间大办公室里,灯光彻夜通明。

报告中也着重提到了特战队的存在和他们的特点,尤其提到,特战队无论是机动手段、通讯能力和侦察能力,都是当今世界数一数二的。

对于特战队的装备,报告中也透出了浓浓的担忧,起草的团队甚至直接说,再这样发展下去,邻居可能会直接脱离苏联的控制。

在武器方面,报告也详细地将尽可能了解的情况罗列了出来,并且以警告的口吻说,苏联在某些方面,很可能已经落后。

同时,起草报告的团队也注意到了美国国内的变化,提醒决策者美国已经做出了相应的应对。

几天之后,一道道的指令从克宫发出,各个军工厂和研究单位都接到了自己的命令,在各国的克格勃特工也都行动了起来。

一时间,科学家和军工人才齐聚,美苏的特工活跃异常。

这些是远在万里之外的李诺一无法第一时间知道的,也是无法预料到,随着特战队参与的行动增多,居然引起了一场意外的军备竞赛。

不过,两个顶级大国的动静,自然也没逃过这边的情报系统,在一天之后,李诺一收到了新的电报。

电报中志司没有说什么战况,而是告诉李诺一,据他们得到的消息,国内估计美国人正倾力研发新装备和新武器,以求在之后的战斗中,能凭借新式武器,再次取得战场的主动权。

由于没有提及是否让特战队撤离,李诺一命令特战队稍安勿躁,原地休整。

至于志司提供的新的信息,李诺一想了想也就想明白了。

美国毕竟是携二战胜利的巨大余威而来,不可能如此轻易的认输,否则他们的面子还要不要了。

而且这场战争对美国来说,既没有影响到经济,也没怎么影响到国内民众的生活。

因此他们还有巨大的腾挪空间,在潜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