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三章 搬到镇上(1 / 2)

加入书签

徐思雨一直都是说一不二的性格,除了徐王氏,她本来就没把徐家人多放在眼里。

他们要是孝敬徐王氏,她就当他们是亲人。

不想搭边,正好,她可以带着亲亲娘单独过好日子。

……

出发去镇上之前,徐王氏让徐怀山背着她去拜访了三叔公、七叔公,她托了三叔公和七叔公好好帮衬徐怀山,又把徐家分家的文书交到了村长那儿,老徐家正式的宣告散了。

自始至终,徐王氏都没有提子孙赡养的问题,徐怀山、徐怀泽也装聋作哑的不做承诺,还有一个消失的徐怀川,一时间,两位叔公也不知该夸徐王氏大度,还是怨她没教好子孙。

倒是对徐思雨的担当,让两位叔公很是赞赏,只是可惜了她不是儿郎。

徐思雨要带着徐王氏搬到镇上去住,长辈们没有高兴的,小辈们也闷闷不乐的。

徐念月甚至怨上了她娘,家里日子越过越好,她娘是哪根筋不对了,非得把小姑和奶气走。

这下好了,家里又丢人了。

这次最丢人的她娘,现在谁见了她娘不说是毒妇,就想着把婆婆气死、把小姑子赶出门,早日当家做主,才好管教将进门的媳妇儿。

她娘不敢出门,躲在家里了,可这些闲话,都传到靠山村去了。

罗家来了人,意思没好说退亲,但说了这亲不着急成。

平时从不管闲事的杜夫子,也跟着小弟上门家访,跟她爹说,她娘的作为要是传到县里,小弟就不用再求学进考了。

读书人,名声比命还重要。

这话,小姑以前就说过。

徐念月看看爹娘的屋,又看看奶奶和小姑的屋,径直往东走,找上收拾行李的徐思雨:“小姑,让我跟你们去镇上吧,我在家也是讨我娘嫌的。我跟去镇上,可以帮忙照顾奶,还可以做家务。”

徐思雨瞧了一会儿徐念月,想了想,带着也行。

老太太确实是离不开人,她也不喜欢做家务。

“你跟你爹说一声,他同意就成。”

听说徐思雨同意徐念月跟着去照顾徐王氏,徐怀山觉得行。

这样,他家还是有人在养老的,他的心也安一些。

第二天一早,徐思雨找于掌柜借的车到了。

徐王氏收拾了三个包袱和一个箱子,抱着她余下的嫁妆跟着徐思雨离开了这个住了大半辈子的家。

老太太的心情不怎么好,徐思雨瞧得出来。

倒是第一次坐马车,又要搬新家的徐念月兴奋得不行。

她现在好喜欢她小姑啊,她小姑硬气、有本事,她爹都得听小姑的。

她都快忘了,以前那个老欺负她的小姑是什么样子了。

徐怀山、徐成杞,还有徐怀泽一家,都跟着车,陪送着。

徐思浓也带着儿子、儿媳在镇口候着,看看有没有要她帮忙的地方。

到地,打开小院的门,里面规规整整的,人和东西搬进去了,就没什么好收拾的了。

徐王氏被安排住在正房,徐念月既说是来照顾她的,就住在耳房里。

徐思雨选了东厢房单独住,她还是得守住她的小秘密。

这么好的一间青砖小院,听说是徐思雨做糕点赚下的,徐家人看着都欣喜。

赵淑琴又起了心思。

“小妹,这西厢房还空着哩,要不我搬过来照顾娘。”

“三嫂,娘有我,有念月,怕是辛苦不了你。以前一道篱笆隔着,也不算远,三嫂好像一次都没跨过篱笆,来照顾娘。这村下镇上,隔远了,就不麻烦你了。”

像徐念月不知道情况,就说要来照顾的才是真照顾。

赵淑琴被徐思雨说得脸红一阵、白一阵。

老徐家媳妇儿不孝顺,除了说何香梅,也没少编排她和苏丽。

今儿,她非得跟着车来送,就是想显得她不是那么不孝,是老太太跟着女儿住更好。

徐思雨这次是对大嫂的不满,实际上,更早的时候,她就知道三哥、三嫂更靠不住。

徐怀泽做事都是算了账的,而三嫂从夫,学到了不少。

当徐家对他们有利益时,他们可以共生;可当利益被淘尽后,他们只会在你身边假装关心可又置身事外。

反正徐思雨对几个哥哥、嫂子都没留下什么好感。

怎么相待,最主要还是看徐王氏的态度,但就她个人,遇上讨骂的,绝对不给面子。

徐怀泽是看得出徐思雨对他家的不喜,以上工为名,急急忙忙的拉着一家人走了。

分家后,他琢磨了很久,明明分家前徐思雨对他和大哥、二哥一样好言好语的,怎么分了家就变了?

徐怀泽觉得他没有做错什么啊?

徐怀泽不会懂,在亲情上,不作为和算计着作为,都是徐思雨所不齿的。

徐思浓是第二家离开的,杨家离得不远,以后她有空就可以过来。

徐怀山和徐成杞是最后离开的,离开前检查了院子的门墙窗,还告诉徐思雨,以后有成杞给她送柴火,让她不用花钱买。

这点徐思雨同意了。

徐念月送父兄离开,同时去香满楼提徐思雨定的饭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