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念月婚事(1 / 2)
粮食够数了,徐家人都放心了。
第二日就急匆匆的报给驻扎镇上的征役官,把徭役抵了。
本来,带着村民去找征役官,是村长张大河的事儿。
但整件事儿,他都躲着村里人,估计怕有人家求他家帮忙。
徐家也不是非得有他带着才敢去除夫,故徐思雨作为家里识字代表跟着家里的男人们去了。
“这米,你们种的?”汪野做了十年的粮食征运,还没见过这么好的米。
“不是。”
“哪儿来的?”
“贵人送的。”
“哪位贵人?”
“常嘉县上靠着长街有屋的贵人。”徐思雨答。
……
征役官本想炸一炸这家的话,没想到还真不是一般的农户,家里的姑娘都敢跟他们呛声来回,计较下去,恐怕得不到好。
随即,挥了挥手,按人头让每个人都画了押,把完役书签发了。
“野哥,十个人的,这什么来路?”征粮的小吏问头目。
“乡下种地的,镇上杀猪的,来路?这米的来路,我也想知道。”
汪野有他的怀疑,但不敢说破。
税粮,按例是带一层谷壳的,平时,交粮的为了扎称,总会想法少晒少打谷,他们还的背着谷车,把重量压下去。
可这次,人家拿的是上好的白米,精品中的精品,这米,汪野都吃不上,能吃上的,常嘉县不过十家,哪家他都惹不起,他敢为难吗?
他只会偷梁换柱,把这些富贵米留在自己手里,等后有机会,孝敬该孝敬的人。
……
家里还剩十斤米,徐王氏说什么都舍不得吃了。
“哎呦,这真是要老婆子的命哦,这么好的米,就交出去了。”
杨家拿了六斗陈米和两块肉补偿给徐家,徐王氏都收得紧紧的,什么粮食都是她的命,不能再被夺走了。
好在是农忙时节,徐王氏还是会让人吃干饭,不然干起活来没劲儿。
徐怀泽则是补了半两银子给徐思雨。
分家后,徐怀泽越细算,越知道,这些年,徐家的钱真是靠徐王氏省下的。他家赚的,表面上看着多,可分到柴米油盐、税负徭役,没剩了,真没剩了。
“小妹,你说这米是怎么种出来的啊?”徐怀山的注意力全在米的品种上,他种了一辈子的地了,还没见过打出来这么晶莹剔透的白米。
这林家,日日吃这么好的米,真是富贵得他不敢想。
“呃……这个,我也不知道。”她买的就是产地西南的米,大约是经过无数个像袁伯伯那样的技术人才研发,才比礼朝的稻米产量高,品相佳。
“刨根问底做什么,这么大个人情,你妹为着你们欠下了,以后要记得她的好。这事儿,切记要保密,谁都不能说。”
徐思雨编的来处是林忆青的私房,相当于是从人嘴里匀出来的,这个时候,谁要是传出去了,不仅会给林忆青招祸,还会断了徐思雨和香满楼的生意。
徐家人都被反复叮嘱,不传不论。
徭役的危机过了,徐家人又都低调的过着自己的日子。
等到往水坝走的第一批出发了,村里人才发现老徐家没出人。
村长张大河架着势来查问徐王氏,让她莫因为舍不得,不让儿孙去服役,害了全村。
结果,再被徐王氏教育了一顿,灰头土脸的赶出了门。
“村长,这徐王氏真不听劝,那我们是不是要去揭发?”总有好事人,想把事儿闹大。
徐王氏打张大河前,把完役书拿在手里,给他瞧了。
有官印,徐王氏不是作假。
他还愕然着,就被徐王氏打出来了,说他老盼徐家衰,徐家大门不欢迎他进了。
唉,这脸丢得,好多人都看到了。
张大河在徐王氏手下是讨不到好的,拍拍衣摆,劝其他人也散了。“都回了吧,徐家拿粮食充了夫。”
“什么?徐王氏哪儿来的粮?”
徐家八亩地大家都瞧着的,年年不够吃,今年这土才翻完,哪有产出?
徐怀泽能赚钱是不错,但这次有钱无用,还有徐怀川一家都跑了,大家都等着徐王氏闹了,怎么就充夫除役了?
“你问我,我问谁去?”张大河还不知道,来看热闹的,都是村里的炮仗,大嫂子不说二嫂子,半斤八两。
“去去去,各家男人出去了,地里活儿都不干呢?夏粮交不出来,看你们还有空盯着别家的日子不?”
张大河是有一个秀才儿子,刚好够免他们家两人的徭役、丁税和十亩地的粮税。
他家是没什么负担了,但村里其他人不是啊。
谁要是交不上粮,让征粮的官吏不高兴了,那麻烦还不是得找到他这个村长身上。
自己的事儿都没个准,还想看别人家的笑话!
唉……都是麻烦!
人群中,因为担心而赶来打听的三叔公和七叔公的媳妇们见大伯家没事了,就先散了。
她们得把大伯家有粮食的事儿回报给公爹,看看能不能找徐王氏借点,把剩下儿孙的役给除了。
还好,三叔公和七叔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