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削减宗室供养规格(1 / 2)
方孝孺对这些狗爬字是爱不释手,好似在欣赏王羲之的书法一样。
学堂里的人全都齐刷刷的看着他,过了片刻,方孝孺才回过神来,被这么多人看着,他也有点尴尬。
“那啥……从今天起,我也是你们的讲学先生了,是刘先生的副手。”
方孝孺赶忙解释道。
又来一个讲学先生?
年幼的王爷们一个个哭丧着脸,等于又多了一个人监督他们,他们说悄悄话被发现的几率更大了。
方孝孺和刘三吾寒暄了一会,又开始了讲学。
方孝孺率先开口:“长孙殿下……”
咯噔!
朱雄英暗道不好,这叼毛果然又来找茬了。
“长孙殿下、早上你说过百年之后,宗室供养将会是庞大的开支,会动摇大明的根基。”
“不知道皇长孙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刘三吾本来还很生气的,你方孝孺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还只是个副手,老夫都还没开口你就抢先开口,没有规矩。
可当他听到方孝孺题出的问题,心里那点不悦也随之消散,刘三吾对宗室供养开支问题,同样很关心。
朱雄英的小眉头舒展开来,这题他会啊。
作为一位“明”迷,对大明宗室供养当然有研究,不说别的,明朝中后期,上位的皇帝因为宗室供养问题,都做出了不少补救措施。
可惜、那时已经晚了,不然还是能起到极大的效果。
当然、朱雄英的策略,可不仅仅是吸取明朝中后期的策略,还有自己的想法。
“解决宗室供养问题,首先要减少宗室禄米,如今亲王爵位岁支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纻丝三百匹,纱罗各一百匹,绢布五百匹,冬夏布各一千匹,绵二千两,盐二千引,茶一千斤,马匹草料月支五十匹。”
“亲王以下爵位的岁禄,我就不说了。”
“你们想想,单是一位亲王,每年的岁禄支出,都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字。”
“所以……宗室岁禄必须缩减。”
年幼的王爷们窃窃私语起来,这关系这他们的切身利益。
削减宗室供养俸禄,他们以后就要少领取。
“大侄儿、削减宗室俸禄没必要吧,你皇爷爷总的才二十多个儿子,也就是说只有二十多个亲王,每年国库开支不了多少的。”
“对、八哥说的没错,我们兄弟几个加起来,每年也要不了多少俸禄。”
……
年幼的王爷们纷纷议论,此时他们觉得大侄儿朱雄英不可爱了。
你丫的以后是继承皇位的,富有四海,要什么有什么,而我们呢,我们那么宠你,你可不能让我们遭殃。
“肃静……肃静……学堂之上大声喧哗,成何体统。”刘三吾把戒尺敲在课桌上,年幼的王爷们这才安静下来。
这不是普通的戒尺,刘三吾手里的戒尺如同尚方宝剑一样,打了他们,他们还不能有脾气。
毫不客气的说,在座的各位都挨过打。
朱雄英当然不想跟诸位叔叔生出间隙,未来大明还需要他们,自己也需要他们。
“诸位叔叔,你们先听我说完。”
朱雄英说着抬头看向刘三吾:“刘先生可知,从秦朝到元末有多少位皇帝?”
刘三吾身为一名大儒,对历史非常了解,他张口就来:“不包括哪些未在位,或者是死后追封的,一共有335位皇帝。”
朱雄英点点头:“从公元221年开始算,到元末也就是元朝被驱逐,一共是1147年。”
“也就是说,平均每位皇帝的在位时间只有四年不到。”
“如果一位皇帝驾崩,太子登基以后,必然要将他们的儿子册封位亲王。”
“如此频繁的更替,每隔几年就会多出数位乃至数十位亲王,如此推演下去,百年时间会出现多少位亲王?”
朱雄英知道明朝皇帝平均在位17年,算是比较长的,但他也不可能说出来。
再说了、现在是要解决宗室供养问题,说那些干嘛。
所有人的脑瓜子飞速运转,年幼的王爷还在纸上开始计算。
过了片刻,所有人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按照五年时间更替计算,百年时间就要出现二十位皇帝,如果每位皇帝有二十个儿子。
那么、百年时间,就有四百位亲王。
这绝对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诸位叔叔,如果按照现在的宗室供养规格,百年之后,光是亲王的岁米,国库就要开支二千万石粮食,宝钞和布匹那些同样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这还仅仅是亲王,还有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公主以及驸马,郡主、县主、乡君等爵位,朝廷承担得起如此大的开支吗?”
年幼的王爷们都沉默了,他们还年幼,根本没有想过这么多,只想以后开府能大富大贵,过奢靡的生活。
现在听了朱雄英的讲述,他们才深知如今的宗室供养规格,究竟有多可怕。
身为老朱家的人,当然希望老朱家的天下流传万世,屹立不倒。
“大侄儿、我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