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三十九章 华而不实,没有牙齿的狼王(1 / 2)

加入书签

双方的交锋越来越激烈了,胡阿狼泥全身上下被割了不少的口子,血已经流了不少,很显然那把象征着权力的黄金宝刀并没有多大用,只能用来做装饰品而已。

这样的黄金宝刀无论是在中原还是在草原上大多都是华而不实的,

但相比之下,草原上的人对黄金打造物事的喜爱还是更胜一筹的,这一爱好也是由来已久。

赵武灵王二十五年,此时的赵国,已经实行胡服骑射战略多年,但是国内反对这一国策的人依然不少。

恰逢此时赵武灵王准备给王子赵何选择一位师傅。

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笼络反对大臣的机会,而多次反对他的周袑进入了眼帘。

于是他颁下诏令,请周袑担任太傅,并特别强调要用胡服骑射这一立国章程来教导王子。

但是,周袑拒绝了这一任命,说自己才具不足,请赵武灵王另选贤能。

可赵武灵王哪里会放弃这个机会,他重申了的自己请求。

不得已之下,周袑感叹说:“虽然国中还没有完全理解大王要实行胡服骑射的意图,但是我毕竟是大王的臣子。大王一再要求,我又怎么能够推辞呢。”

于是,周袑接下了教导王子的重任。而赵武灵王,郑重地将胡服赐给周袑。

后来,他又在言语上对周袑进行了一番勉励。

也许是为了再次强调自己的意图,他又赐予周袑胡服,以及胡人款式的腰带、用黄金做成的带钩等等物事。

赵武灵王赐予的服饰之中,为何还特别有黄金做成的带钩一款呢?

原来,黄金是草原民族所喜爱之物。

在草原上,这早就是流行之物,不仅如此,这还是身份的象征呢。赵武灵王要学胡服骑射,当然得学全套了。

更何况,那些胡人带钩之上,可还有着动物的纹样,有的若雄鹰展翅,有的如狮虎争锋,正可用来激起人们的争胜之心,倒也符合赵武灵王强兵的期许。

后来匈奴又铸造过很多黄金物品,匈奴单于的狼噬牛金牌饰就是其中一个,

器形似起伏的山峦,在一片茂密的灌木林中,一头牛缓步穿行其中。

突然被藏匿在枝叶后的一匹狼咬住了后腿,毫无防备的牛前腿弯曲,低头做挣扎状。整个画面充分表现出狼的狡诈和牛的无奈。静谧繁茂的树林,凶猛偷袭的野狼和拼命挣扎的牛,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生动画面。牌饰层次丰富,线条流畅,工匠运用铸、压、锤等浮雕技艺突出图案的立体效果,把动物之间相互搏斗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是草原生存法则和自然界弱肉强食的真实写照。

金牌背部略平展,有两个矩形横扣,便于与衣物连缀。应该是装饰于腰带、衣服、手套或头饰等物品上的一种扣饰。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匈奴人只会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只会放牧牛羊。

匈奴民族的文化并没有如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落后,他们除了没有创造文字外,在其他方面并不比汉族差。

匈奴人引以为傲的行业正是冶炼业,因此匈奴民族创造出了灿烂的装饰艺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青铜和金银器的制作艺术。

在很早的时候他们就在开采阿尔泰山(蒙古语意为金山)地区的砂金矿,然后利用内蒙古、山西、蒙古国境内随处可见的煤炭在冶炼黄金。

由于黄金质地较软,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和可锻性,在加工方面相对青铜更容易操控。

匈奴人对于黄金的喜爱和汉族对于玉石的喜爱程度是一样的。

匈奴人对于黄金喜爱的习俗一直在北方草原民族中流传下来,直到现在的鲜卑时代亦是如此,

黄金,象征着财富、地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最重要的是,对于游牧为生,需要经常迁徙的民族来说,这种贵重金属还不易损坏,正是这一点,不管是北方的匈奴、东胡、鲜卑无不迷恋黄金制成的物件,

中原之地的人们则是更喜欢玉石,中原是礼仪之邦,因此不论是婚丧嫁娶,还是国家祭祀,以及日常言行,中国人都有着自己的一套礼仪制度,并且这些礼仪制度的执行,都离不开一件重要的礼器,那就是和田玉。

《周礼·春官·大宗伯》曾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

中国先民赋予和田玉无上的神圣性,并以玉制成器,以玉器礼四方,期望达到“敬祖宗,求福禄,祈求风调雨顺”的目的。

因此,被制成礼器的玉,既承接于礼,也落实为器。

玉,也摇身一变,成为了礼器的代表。

并且,此后,慢慢地,玉身上被赋予了更多的礼制,成为中国“礼”的一个象征。

古人认为玉能沟通天地人,《说文解字》和《周易》对玉的解释很有意思,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通天就是王,当然就是天地主宰的意思,而在古代,那个“玉”字是没点的,和王就是一个字。

因此,我们祖先有玉璧,有玉圭,在祭祀的庄重场合使用玉跟天地沟通,祈求上苍降祥瑞于民于国,当然,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