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军报,天水湖(1 / 2)
众人沿着那浑浊、看上去还比较笔直的大河(浊水溪)一直往上,到了那地势逐渐升高之处,道路就难走了一些、需要爬坡,便是只能走一阵、歇息一阵了,毕竟此地不像平原的地方、不怎么费体力,
大河(浊水溪)也逐渐变窄,已是不能行几层楼高的楼船了,若是坐斗舰、艨冲、舫、舸这样的小型军舰,虽是已轻便、迅速着称,但也是很难逆流而上了,几乎是不可能,
从上游的山地布农族部落处倒是能轻松一些的行船顺流而下,但是河水也比较湍急,行船也是比较危险、一不小心便有可能船毁人亡,还不如走陆路,
顾裕一行就这样在山地雨林中艰难的前行着,直到月亮从夷洲(台湾)东岸的海面升起、直升到纺锤状岛屿中央高大、绵延贯穿整个岛屿中部的山脉(中央山脉)的上空之时方才到得布农族部落的附近,找了块空地搭建营帐、生起篝火,抵御雨林中夜晚可能来袭的野兽,
陇西,天水郡治所秦州城外七里,天水湖处,郭淮所率领的大军从岐山道追赶姜维部的蜀军无功而返,到得天水湖附近,眼见天色已晚,郭淮便下令大军在此安营扎寨,
“来人,速将此军报加急递往洛阳,报与丞相西平郡已经全境收复,然姜伯约太狡诈、加之本将又有些轻敌,导致在扁都口处让大军损失惨重,延误了战机,让姜伯约和羌人轻轻松松的便掳走了西平的青壮、年轻女子,
之后又不能追上蜀军予以反击,夺回西平的青壮,吾有罪,待吾回洛阳之时、吾会亲自向丞相请罪。”郭淮在大帐中捋着胡须踱步道,
“都督,要将您所说的后面几句都、都加上吗?”王经诧异的道,有些不敢下笔,将郭淮所言之事全部附在军报后面,
“都记上去吧,吾相信丞相自有决断。”郭淮摆手道,
“都督,可、可是您又不是不知曹丞相是个怎样的人,喜怒无常、又刚愎自用、好大喜功,您将军报如实呈上,他多半会将您下狱,雍凉不能没有您的统率啊!”王经抱拳劝道,
“哎,彦纬此言差矣,汝不能再用老眼光看人了,吾有一种直觉,自从高平陵那件事之后,丞相便完全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变得能够有能力带领大魏终结这乱世了,
因此吾相信丞相能够公正的处理此事,汝若是还想继续在朝堂上往上走,还得多学、多看啊!”郭淮意味深长的道,王经现在已经做到了金城郡守,若是再想往上走还得有些人脉、政治眼光,
“仆当谨记都督教诲!”王经抱拳道,随即便将郭淮之前所言的全部记在了竹简之上,“呼”然后轻轻吹干、卷起,拿起桌案上的一个特制漆盒,
“啪”的一声打开盒盖,将文件放入盒中加上深盖,用细绳紧紧缠绕盒身中央部分,使绳圈平整排列成平面,
然后在平面中央,即盒盖正中嵌有正方形铁片处,压上黏性极强的封泥,在封泥上加盖呈送密件者的印章,待封泥干燥。
他人如要取出文件偷看,必须剪断细绳,或者破坏封泥,而且再也不能恢复原状。看似简单,但设计非常巧妙,保密功能一流。
一炷香的功夫后,封泥已然干了,王经大声道:“来人,速派专使将军报快马送往洛阳,交与丞相!”
“诺!”一名帐外的兵士进帐执军礼后便用双手高举过头顶接过漆盒,而后便退出帐外交予专使,迅速经天水到长安再到洛阳的驿道飞马送出,
魏军驻扎大营不远处的天水湖不时有风吹来,大营中也有了些清凉的气息,消解了夏夜的几丝暑气,魏军将士皆感受着这些许的清凉,无分军中职位的高低贵贱。
“彦纬,随吾去天水湖边走走,这夜还是太热了些,让人难以入眠,若是来几场酣畅淋漓的战事,想必也能让吾能够快些入眠啊!”郭淮颇为遗憾的道,
随即便出了大帐,径直往那天水湖岸边而去,王经出帐后叫了几名兵士随行,
“天水“,是当地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地名,最早始于汉武帝元鼎三年。
天水得名,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远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区人烟稠密,屋宇毗连,“山水灵秀,林木密茂“。
可是,到了秦末汉初,长期的征战、厮杀加上连年的干旱,使当时繁华、富饶的上城变得残垣断壁,民不聊生。
当地有传说,在一天夜里,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忽然天空狂风呼啸,雷电交加,随着一道金光闪耀,地上现出红光。
顿时,大地连续震动,在轰隆隆巨响声中,地面裂开一条大缝。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的大缝中,于是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
当然这多半是由于当时的人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能力有限,对于一些自然现象,只能通过猜测、神话来解释。
通过这个故事来看,这是一个神话传说和自然灾害相结合的故事。
历史上,地震一直伴随着天水,而且是这里最多的自然灾害,对于天水郡的百姓来说,这肯定不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和让人能够津津乐道的故事。
当时人说这湖与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
后来,这个传说被汉武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