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无人反对曹爽晋封丞相?甄温等人的心思(1 / 2)
待曹芳的诏令经由张当之口念出,殿内的文武群臣对曹爽及众将士的封赏皆是没有多大的悬念,毕竟曹爽及麾下将领这次为大魏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劳,战胜东吴,灭东吴二十万人马,
这在大魏历史上都是少有的对东吴的大胜,怎能不让人为之庆贺一番呢?在此之前曹魏对东吴都是多大败,少小胜,而东吴这边呢,几乎每次都是要靠诈降一类的诡计方能取得大胜,都赢的不怎么光明正大,
毕竟初了东吴水师是当时的天下第一之外,像其余的步卒、骑兵之类的便是不如曹魏了,所以在陆战方面便只能依靠一些不光彩的手段来赢得战争的胜利了,虽然赢得不怎么光明正大,但孙子兵法古语有言:“兵者诡道也。”
用兵打仗是一种是千变万化、出其不意之术,需要运用种种方法欺骗敌人。所以,明明能征善战,却向敌人装作软弱无能;
本来准备用兵,却伪装不准备打仗;要攻打近处的目标,却给敌人造成攻击远处的假象;要攻打远处的目标,相反却伪装作要在近处攻击;敌人贪心就用小利来引诱他上当;
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实力雄厚就要谨慎防备;敌人强大就暂时避开其锋芒;敌人容易冲动发怒,就设法挑逗他,使其失去理智;对于小心谨慎的敌人,要千方百计骄纵他,使其丧失警惕;
敌人安逸就设法骚扰他,搞得他疲劳不堪;内部团结的敌人,要设法离间他,让他分裂。在敌人没有准备时,突然发起进攻,在敌人意料不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
凡此种种,是军事家用兵取胜的奥妙,只能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是无法事先规定刻板传授,所以东吴时常运用诈降迷惑曹魏的将领,
让他么误以为自己要投降,因此放松警惕,方才屡次取得覆灭曹魏大军的胜利,从赤壁开始便屡试不爽,连一世英名的武帝都在东吴手上吃了大亏,
从建安十三年开始的这个魔咒,一直到太和五年之后方才告一段落,暂时结束之前曹魏在东吴诈降之事上屡屡吃亏上当受骗的历史,
这个心酸也只有他们大魏内部的自己人方才能懂了,外人是难以体会得到的,在五月初,东吴又欲再次派诸葛恪施展诈降之计,在荆州埋伏二十万大军就等曹魏远道而来的大将来跳这个陷阱,
若是换做大魏的其他将领前去,多半会如之前的两位曹魏大将曹休、王凌一般被着从天而降、不费一兵一卒便能取得如此大的功劳迷惑住,
等最后大军被围,身陷险地,方才醒悟过来又是种了东吴碧眼儿的诈降之计了,
可是这次偏偏去的是刚刚取得诛灭司马懿一干乱臣贼子胜利的曹爽,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一眼就识破了东吴的奸计,让东吴的二十万大军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若是换做是王凌说不得要继续被碧眼儿坑一道,
毕竟之前在他身上这个事情又不是没有出现过,在太和五年便是不听满宠劝阻,贸然出兵接受东吴投降,
导致大败而回,所幸带去的人马只有千余人,没有像前两次那般造成很大的损失,
若是司马懿还在魏国朝堂,派他去的话,则是会过于谨慎,察觉出东吴投降的异常之后便会裹足不前,就地防御,白白浪费歼灭东吴二十万大军的机会,
因此现在的大魏将领当中只有曹爽领兵方才能将计就计,将东吴派来的二十万大军就地歼灭于荆州之地,进一步削弱东吴的实力。
今日大朝会主要之事便是封赏讨伐东吴有功将士一事,除去此事之外,其余便没什么大事了,毕竟灭了东吴二十万大军之后,
东吴怎么的都要消停好几年,默默的在江东舔舐伤口,只能在暗地里搞些小动作了,不能再动不动就让孙十万任性的带着十万大军去合肥新城去转一圈了。
只有甄温等少数还忠于少年天子曹芳的老臣,虽然表面上掩饰得很好,但是内心还是会有些不甘与屈辱,
毕竟在文帝曹丕代汉称帝之后,大魏便没有再立过丞相,立丞相都是好些年前的老黄历了,如今丞相之位再度出现,落到曹爽手中,以甄温为首的一众老臣心中都不怎么是滋味,
毕竟这大魏才立国多少年?这江山就很有可能要从大魏手中再度易主了,虽说曹爽也算是曹氏名义上的一份子,他的父亲真子丹也是武帝收养的一个儿子,
但是他身上流淌的血液却是外姓秦家的,就算改了姓氏也还是如此,算不得真正的曹室宗亲,尤其是在这个很重视血缘关系的新时代,比起曹爽来,
曹芳虽不是曹叡的亲儿子,但怎么说他也是武帝后代的血脉,任城王曹楷的儿子,曹彰的孙子、曹操的曾孙。
无论如何都应支持他这个曹魏正统,就算他的实力有点弱,但是为了心中的宗法制,只能由拥有曹氏血脉之人来坐这个位置,怎么也不能轮到曹爽,
如今要让曹爽来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位,他们心中多少都还是有些不愿意的,毕竟武帝、文帝都做过大汉丞相的位置,最后才有魏代汉之事,
这个位置也可以说是离天子之位只有一步之遥,若是后面曹爽的野心逐渐膨胀,起了废立的念头,自己做天子的心思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