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5章 位卑未敢忘忧国(求订阅)(1 / 3)

加入书签

其实最后这道策论题,鲁锦已经给了足够多的暗示,只要顺着他的思路写下去,那肯定没错。

尤其是鲁锦故意从上古时代开始说,那时候都是氏族部落,没有国家,人们一样过日子,既然如此,国家是哪来的?

沿着这个时间段想下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谁?或者说第一个朝代是谁?那当然是启建立的夏朝了,他又是凭什么建立的夏朝?是受到了他爹大禹治水的遗泽。

那么答案就呼之欲出了,是先有的治水,后有的国家,而治水这样的工程,是一姓一族无法做到的,必须有人统领‘百姓’才能做到,这就是国家的由来。

然后治水,国家,结合当今的天下,元朝,治水,黄河民工,红巾军,你能想到什么?开喷就对了!

能理出这个思路,写出一篇读起来通顺的文章,就已经算是合格,而闫士国写的,比鲁锦想的更加全面。

他先是按照上古的时间节点往下捋,先是氏族部落,然后第一次部落联盟,部落是为何组成联盟的?

是因为蚩尤打过来了,单个氏族挡不住,被打跑的炎帝神农氏,投奔了有熊氏的姬地,也就是轩辕黄帝,炎黄联手在逐鹿打败了蚩尤。

这是第一次部落联盟,是因为有共同的敌人需要抵御,但那时候还没有国家。

第二次把天下所有氏族联合起来的,就是大禹,大禹要治理黄河水患,这事凭一家一姓做不到,只能联合成‘百姓’,然后才有了国家。

因此得出国家的职责有二,抵御外敌,治理天灾。

然后是第三阶段,王朝更替,殷商只是夏朝的延续,到了周朝,国的意义再次发生了变化。

周天子分封诸侯去各地建国,那些诸侯国的作用是筚路蓝缕,开拓垦殖,为族群扩展生存空间,这个时候的国是‘开疆拓土’。

等诸侯国强大了以后,纷争不断,天下急需和平,于是秦国统一了所有诸侯,称始皇帝,用大一统来结束乱世纷争。

这个时候的国,终于成了现在所说的国,虽然王朝更替,但这个国一直传到了现在。

因此可以得出,国家是百姓的聚集体,她有四个职责,抵御外敌,救灾抚民,对外开拓生存空间,对内大一统维持和平。

而元朝却带着自己国家的百姓打两都之战,明明大一统了,却不能维持内部和平,发生了天灾,它也不去救灾抚民,任由天灾的影响持续扩大,直到天灾威胁到了大都那群权贵,他们才想起来国家应有的职责。

从这点来说,元廷已经主动放弃了国家的权柄,它失了天命和人心,失了德行,已经不配再主天下了。

而鲁锦喊出‘驱逐鞑虏,复我中华’,这是抵御外敌,拨乱反正,恢复中国本来该有的样子。

‘陈纲立纪,救济斯民’,就是接过了救灾抚民的职责,就是接过了暴元丢失的国家权柄,鲁锦就是有德之人,这天下就该有德者居之!

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完美符合了鲁锦的期待,而且还更加优秀,因为闫士国还添加了开疆拓土和大一统的思想,这就为他扫平天下,统一全国,将来开疆拓土打下了理论基础。

如果作文满分50的话,这篇文章给他60分,不怕他骄傲!

“好好好,此文可为诸生第一,当为案首!”

李善长闻言,立刻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冯国用一听鲁锦连说三个好字,顿时好奇道,“什么样的文章,竟让大帅如此欣赏?”

“一会儿再给你看,先帮我拿朱笔来。”

“好。”

冯国用立刻起身研朱砂墨,鲁锦用毛笔舔了朱砂,在这张卷子上做出批示。

‘何为国?何为天下?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今之中国,元有国而失天下,庙堂腐朽,仁义充塞,奸官权相,率兽食人,致使天下将亡,人将相食,亡天下者,不惟别人,庙堂无德之人也。’

‘而今元祚将终,国将不国,上不能安天下,下不能抚黎民,义军,匪寇,盗贼四起,兵凶岁荒,朝不保夕。’

‘我本淮右布衣,中国一匹夫也,位卑未敢忘忧国,岂因祸福避趋之!’

‘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力虽弱,然同志何其多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淼淼之水,可以覆舟!’

‘故举义师于巢湖之滨,愿提三尺剑,以诛无德,以伐无道,以安黎民,以定四海!’

冯国用在一旁边看边读,渐渐开始激动的浑身发抖,短短的几行字,却融合了诸多先贤震古烁今的名章绝句。

有孟子的‘率兽食人’,有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有林则徐的‘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导师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荀子的‘淼淼之水可以覆舟’。

李善长开始没当回事,听了几句也坐不住了,连忙站到鲁锦的另一边观看,短短几句,几乎句句都让人振聋发聩,血脉喷张!

当读到最后一句‘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