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朱棣2(1 / 2)
“呵!心最软,最无私的那几位已经被你送下去了,我们可不是他们几个,没有在你这个时候落井下石你就偷着乐吧!帮忙是不可能帮的。
又由于朱允炆想要得到江南氏族的支持对官僚系统比较宽容,那些人们开始故态复萌开始盘剥百姓,老百姓也对他没有好印象。
但是自己的叔叔燕王来势汹汹,自己也开始备战。
我们一起来看看双方实力对比。
从士兵,粮草,军饷以及优秀的将领这几个方面来看。
建文帝这边是个什么情况呢?
先是士兵,士兵从哪来呢,自然是征兵了,没有粮草和军饷怎么办,提高老百姓的税收呗!
面对此举,百姓不愿意了,你这是干嘛,你老朱家的事情,拿我们去填坑,不仅要我们的命还要我们的钱,你不觉得你很过分吗?
至于优秀的将领,这个还真有,但是能用敢用的不多。先是朱元璋为了给朱允炆登基铺路杀了一大批。但凡能上点强度的将领都学会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再有就是建文帝登基后他一心拉拢江南氏族,压根不带武将玩。这会火烧眉毛了,你想起武将了,你也不敢用啊,这可是军权,万一派出去了,直接战场反叛更吓人。
燕王朱棣这边呢?
燕王那可是老行武了指挥个上万人轻轻松松。
手下的士兵自然是身经百战之士,至于粮草军饷,燕王所在地处于与敌人交战前线,这些自然少不了。
双方交战,首先建文帝派出老将耿炳文,他带领30万大兵出战,被偷袭,大败。
紧接着大明一代战神李景隆合兵50万,想要直接打下北平,但是燕王世子朱高炽带领士兵们顽强守城,北平久攻不下。
朱棣此时则率领亲兵到达了宁王的封地,解锁了雇佣兵,实力大增。来了一个回马枪,带兵偷袭了李景隆大营。
李景隆大败而逃。
等到朱棣带兵一路横推到济南城下时却遇上了两个难啃的骨头,盛庸和铁铉,这两人让朱棣人生第一次遭受如此挫折。
朱棣也慌了,对方是朝廷正统,自己是起义军,容错率差别太大了,对方可以输几十次,但是自己这边再输个一两次,就是死路一条了。
两方人马僵持了起来。
建文帝一看,优势在我,决定一鼓作气把燕王的军队按下去。开始调集大军打算来个一波推。
而在此时,事情的转机来了,我们之前说过朱棣他四处任职,在各处学习,他曾经干过锦衣卫的头子。
没错,就是朱元璋成立的那个锦衣卫,当时锦衣卫很大一部分人是朱棣的直属属下。
那群人在朱元璋晚年被裁,人到中年,没了工作这件事可以说是非常可怕的了。
作为自己老上级曾经的直属部下,老上级反了,而自己在这边呆着没有一点前途,权衡了一下利弊后决定此处不留也爷,自有留爷处,于是纷纷投靠燕王朱棣。
作为搞情报的老手,这些小伙伴们将手里的消息聚拢了一下,给燕王朱棣送去了一封信,老领导,我们查过了,朝廷的重兵在鲁国那一带呢,现在京都防守空虚。(也有说是内臣给的消息,反正就是燕王收到了一封信,告诉朱棣京都里没多少士兵,放心莽。)
收到信的朱棣大喜过望,他决定绕开兵多的地方,直接攻打京都去。可是又一个问题摆在眼前。
我们从旁绕过确实可以避开朝廷重兵,但是那些州府也有士兵,万一被谁拦住了,拖上几天,朝廷大军反应过来了怎么办。
福灵心至,朱棣想起自家父亲在世时说过,如果有一天朝中出现了奸佞,各地藩王可以用清君侧的名义进京铲除奸佞。而此时拿来用不是正好。
有了正经旗号,沿路的州府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己手上本身就没多少人,自己要是去拖住燕王朱棣,燕王可能后面会败兵而亡,自己可是要当场去世的。
不划算,不划算,意思一下就行。
建文帝四年,朱棣带兵一路杀到京都城下,谷王与李景隆开城门投降,同一天,宫中起火,朱允炆不知所终。
朱棣登基后,发现一个比较尴尬的事情,那就是一部分臣子根本不愿意承认他这个皇帝,这让他很是生气。
与此同时高丽当时的使臣来到帝都,他们本来是来庆祝建文帝登基四周年的,结果自己动身的时候还是建文帝掌权,等到了后皇帝都换了,于是当即表示,只要你说中原的王,那就是我们的王。
于是最先承认朱棣这个皇帝的居然是高丽国的人,这可不由的让人浮想联翩了。
1.朱棣幼时曾崇拜好太王。
2.登基后的年号叫永乐,要知道永乐这个年号可是当时的蛮夷曾经用过的。
3.朱棣登基后是高丽先认可他的。
4.朱元璋后宫还真有一个高丽的妃子。
结合以上四点,让人不由的阴谋论,朱棣他是否有着高丽血统,属于蛮夷之人的后辈。
当然从时间线上来看,这个问题是不攻自破的,毕竟这个妃子认识朱元璋的时间实在是太晚了,俩人认识是朱棣都好几岁了。
但是造谣一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