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自适应”音乐人(1 / 2)
影视配乐对于一部作品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影史上诸多名场面往往也都伴随着出彩的BGM一起被观众铭记。
就连一些品质不高的“烂片”,也同样不会放弃在配乐上下功夫,然后就有了经典的“烂片出神曲”的定律。
孟白拍《灵魂摆渡》第一部的时候,因为经费紧张、预算有限,所以后期制作的时候,用的基本都是很多影视制作方常用的基础曲库。保证氛围没有问题,但只能算是无功无过,没什么太出彩的地方。
但这次不一样了,因为有了第一部的成绩,投资招商变得容易了许多,甚至还接到了两个小日用品牌的广告。
虽然广告费用不高,加起来也不过三十万,但这代表着“灵摆”这个系列的商业价值正在被认可。
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孟白还是乐时网都想让第二部的质量,继续保持之前的水准。而有了第一部的珠玉在前,第二部不论是在镜头品质还是剧情制作上都要有所提高。
因此,《灵魂摆渡2》的资金预算也跟着水涨船高。越过千万门槛,直接来到了一千五百万的体量。
预算对于制片人来说,就相当于战争中的火力。正所谓“穷则战术穿插,富则给老子炸”,充足的资金在手,孟白大手一挥,从设备到人员到剧组规模,全都给我升级。
而这里边,自然也包括了影片的配乐。
“阿鲲老师,您好,我是孟白,之前咱们在电话里聊过。”
一间摆放着各种乐器和录音设备的工作室里,孟白一边开口介绍,一边和对面的男人握手。
男人姓陈,不过在业内一般都叫他“阿鲲”,算是国内影史行业很有名的一個音乐人,给众多电影、电视剧、游戏和纪录片做过配乐。
最出名的代表作,一个是电视剧《红高粱》(周公子版)里的片尾曲《九儿》,还有《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里那个经典的“下饭BGM”。
从这里也能看的出来,他曲风挺多变的,从慷慨激昂到民歌小调到烟火人间,都能按照剧情的氛围给出合适的音乐。
孟白对音乐懂得不多,但是他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手动选择,那么不如选择“自适应”。
毫无疑问,“曲风多样”的阿鲲,就属于那种拥有充沛“自适应”能力的音乐人。
果然,和孟白预想的一样。在得知这位“制片人”的音乐素养与普通人差不多之后,阿鲲没有问那些曲风、类型、旋律之类的专业问题,直接和他要了剧本。
“灵魂摆渡?”看了眼手上的文件,阿鲲诧异的问了一句。
“怎么?”孟白有些不明所以。
“哦,没什么。”阿鲲摇头,解释道:“我看过你们的第一季。”
孟白了然,又好奇的问:“感觉怎么样?”
“故事不错,拍的太糙,配乐一般。”
不愧是音乐人,三句话不离本行。
孟白对他的评价也不以为意,笑着道:“所以我们第二季有钱了之后,想在各个细节上多下功夫。配乐这方面,就多拜托阿鲲老师了。”
阿鲲客气的笑了笑,随手翻起手上的剧本。一开始只是想先随意看看,未成想看着看着便停不下来,表情也不再像之前那么随意。
这一看就是十分钟,直到最后一篇纸页翻尽,他这才缓缓呼出一口气。
“赤伶……”阿鲲缓缓念着故事名字。
“这是这个单元的标题,因为是第二季开场的故事,所以我们希望能作为全季的一个代表。也是想以此为素材,做一首推广曲。”孟白简单介绍了一下,而后又拿出了一张纸,递了过去:“推广曲的名字我们希望就叫《赤伶》,这个是我写的一个初版歌词。”
阿鲲接过来,看了一眼上面的词句——
“戏一折,水袖起落
唱悲欢唱离合,无关我
……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
……”
“这歌词是你写的?”阿鲲问道。
孟白点点头,见对方略带惊讶的表情,解释道:“哦,忘了说,我除了是制片人,也是这部剧的编剧。”
阿鲲恍然,那难怪了。虽然不是主职,但编剧也算是半个专业人士了。
不过……
“是这样,孟老师,可能是你对音乐创作不太了解。”阿鲲道:“一般我们的流程,是先根据灵感和需求,作一个demo。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慢慢调整完善成曲。最后再根据成曲,进行填词。”
“依词编曲的话,不能说没有,但难度和复杂程度会很大。而且,歌词也未必能符合成曲的节奏。”
“原来是后填词啊。”这孟白倒是没有考虑到:“没事,这一版歌词你作为参考就行,回头我们可以按照成曲再改。”
“这样可以。”
阿鲲闻言也松了口气,他最怕遇到的客户不是什么都不懂的,而是那种“一知半解”又觉得自己“文采了得”,写了一段词非得让他们反向编曲。
“咱们需要的交付时间大概是什么时候?”阿鲲问道。
孟白心里算下,七月开机,一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