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那可是天底下第一号销魂事(1 / 1)
「新年」
仗打胜了,举国上下正一片喜庆祥和。昭安十五年的春节便在平静中来临。
年三十这天,杨烟觉得两个人过年太过冷清,就拉着十分不情愿的苏可久,提着食物和酒冒着大雪来了医源堂。
其他药童和伙计都回家过年了,医馆里只剩下陈郎中和胡九。
胡九守着日渐消瘦又无精打采的师父,觉得无力又无趣,只恹恹地窝在炉火旁扇着蒲扇熬药制药。
见杨烟苏可久披着风雪赶来,他才终于觉着自己又鲜活起来。
陈郎中也放下了手里的医书,忙着点茶招呼他们。
市井里人们多喝制茶筛下来的碎茶沫子泡水,所谓的“牛饮”;贵族士人却是最讲求风雅,要备上各色器具“七汤点茶”;而在粗犷的西北,人们还承着前朝的习惯烹茶炒茶。
杨烟第一次受这样“高级”的待遇,便又缠着陈郎中教她。
而为了回馈陈郎中,她也拿出了看家本领,掏出带来的装着干槐花、陈皮、枸杞和其他配料的纸包,用炙药的小锅炒了槐香茶,烹了分给大家品尝。
有槐香和橘香萦绕,微微清甜中又带了些咸味,像西北春日的气息。有那么些暖意,短促得又让人感伤。
忙忙碌碌着,陈郎中的嘴角始终泛着笑意。
人到中年,似乎伤痛更容易平复,面上都是轻描淡写。
但杨烟见他眼窝深陷,睡眠定欠缺不少,可她不敢去问,怕触到他结疤的伤口。
苏可久只在房里闷闷地坐着,看着杨烟和陈郎中品着茶,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聊西北的一草一木,聊定州的东城西城,聊关外的草原和苍鹰,也聊一些中草药知识,唯独不聊他的母亲。
“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阴阳各司其道,交感合和则万物生。阴阳阻隔,失于交感而生命衰……若已不可遏制离决之势,当固守中气以合阴阳,方安守生命。”
谈到医经,陈郎中便默背了些的句子,似已在心中转圜许久。
然后他突然放下了茶碗,低头喃喃:“若我早些帮她守住就好了。用附子三钱、白术十二钱、薏仁十二钱、半夏二钱……”
呓语了些杨烟听不懂的药方。
苏可久面前的碗中突然落了滴眼泪,他别过脸去抬袖子擦了擦。
“医者不能治愈一切疾病,陈先生不必自责了。”杨烟轻声道,“以后再遇着类似病症,先生就能治得更顺了。干娘也会开心的。”
陈郎中笑了笑,便也没继续伤神下去。
下午,杨烟和面剁肉照北方的习俗包了饺子,苏可久用剩下的肉糜炸了肉圆,胡九也杀了只鸡用草药炖了,陈郎中则从医馆后院小池塘敲了冰网出条鲫鱼做鱼脍,又摆上杨烟带来的熟食,四个人凑一起吃了顿还算丰盛的年夜饭。
胡九已很久没见着杨烟,饭后就拉着她去看他做的各种药丸。
杨烟随胡九走的时候特意观察了下苏可久的神色,甚至问了一句:“要不要一起去?”
苏可久摆了摆手,她才放心地跟到胡九的小药房来。
————
胡九打小就爱钻研医术,尤其是热爱制药,跟陈郎中学医之余就自己做些药丸药膏。
“这是跌打损伤的膏方,你猜是用什么做的?这是治舌头起泡的含化丸,你知道里面放了啥吗?”
一边炫耀他的宝贝药库,胡九还要边考问杨烟。
杨烟连连摇头并做出认真学习、求知若渴的样子,胡九便昂着头一顿输出:“膏药当然是狗皮,狗皮膏药么。舌头起泡多疼啊,药丸里面我就加了花椒……”
两人又咕叽半天,把胡九的药丸都看了个遍。
而杨烟注意到,每种药丸都带着独特的味道,有那么几种还很好闻。
“这些大都是提神醒脑、治头晕眩目的,会放些冰片,薄荷脑,苏合香,石菖蒲,艾草汁……”
胡九一一介绍,杨烟的脑中萦绕着各色香气,盘算着把这些味道用到香里,做出几款或驱蚊或醒脑的香露来。
“胡九,你可真是厉害!”
转一圈下来,杨烟学到不少东西,对胡九都是滔滔不绝的佩服之情。
“你是我见过的第……一厉害的药师!”马屁连忙奉上,但她还是无可避免地想起了那个会辨认各种草药的少年,但幸好阿艮并不在旁边。
阿艮就委屈委屈,暂居第二吧……杨烟这样想着,轻轻笑了起来。
“马马虎虎吧。”胡九却一本正经地挺了挺胸膛,“一般人我也不告诉他,你是二般的。”
“我给你变个戏法啊,你可要看仔细。”
杨烟的手在胡九两边耳侧分别抓了一把,竟摸出一个晶莹剔透的小巧白玉葫芦放到他手里。
“知道你喜欢做药,特意给你选了个药葫芦。这玉脂自然生凉不窜味,你可多放些药丸随身带着,以备不时之需。”
胡九把玩着葫芦,开心地不得了,又说:“无功不受禄,你要点啥?房间里药丸随便挑。”
“现在倒没什么需要的,以后伤了病了的找你拿成么。”杨烟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