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杨先生和帝国集团要在国内大规模投资!(1 / 2)
马世民等人听到唐诗莲翻译完,他们已经明白了。
那就是国内正式邀请杨先生回粤省考察和投资。
在麦里思和马世民等人看来,至始至终,国内经商环境都不值得投资。
但是,他们知道老板杨先生的布局和他们想的不一样。
“上一次,我被邀请回燕京参加国庆典礼,我就已经和你们说过,我回去,不仅仅是因为我的祖先是来自国内,更是因为我要在国内的投资做准备。”
这一点上,马世民等人都明白。
不过,曼尼克斯,西角友宏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他们并不是很清楚。
“第二次,我回老家认祖归宗,扫墓祭祖,不仅仅是因为为了了我父母,也是因为我的身份,还有为投资做进一步准备。”
“如今是第三次。这次就是真正为国内投资做准备的。我认为,时不我待,机会难得,除了我们外,会有更多其他聪明人看清楚这里面带来的天大财富。”
杨铭要先和这些白人高管明确。
那就是他一定要投资,而且,可能会大规模投资!
历史上,李加城是在1992年后才开始大规模投资。
那个时候,对于李加城来说已经算是比较迟了。
但是,从1978年到1992年期间,他一直在观察国内的形势和发展情况。
对于李加城来说,他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以他和公司的名义在国内拿地,而且,还是在那些城市的郊区拿地。
拿到地后,其实他也不用怎么做,就在那囤地,囤到他七八年年,甚至十几年,和当初拿地价格相比,价格已经翻了几番。
也就是说,他什么都不用做,就靠囤地,直接卖出去,就赚了大笔钱。
除了这之外,他甚至还可以在国内的银行贷款,还是低利息贷款的情况下来拿地。
为什么他可以轻易拿地囤地?
就是因为李加城在历史上身份不一样,当时他已经吞掉和记黄埔,香江电灯公司这些,已经是香江的首富,甚至华人首富,他的名声,他的地位,他的影响力,可以带动太多了。
而且,当时国内也需要他的名声来带动其他投资者到国内投资。
也就造就了李加城在国内单单是囤地的情况下,就赚了上万亿RMB,甚至更多。
如今,杨铭比起李加城的优势多出太多了。
他也不用像李加城那样就简单囤地,什么都不做,还是在1992年后,国内经商环境也就非常稳定的情况下,通过那种办法来赚庞大的财富。
“首先我要明确的是,我和帝国集团都是要在国内投资,而且是大规模投资。”
杨铭看向在坐这些白人高管。
尽管杨铭知道这些人有些是反对他的,但是,现在杨铭也知道他们是站在商业的角度上来思考,也就是说为他和帝国集团着想。
“大家有什么意见?”
“老板,关于国内经商环境,我觉得要慎重。”
马世民说道。
他担心还是经商环境,觉得投资可能会打水漂。
杨铭则是笑道:“国内经商环境,当然没有发达国家的好。这里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利弊差不多。但是,国内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这方面。
杨铭已经和他们提过两次。
按照现在国内人工工资来算,平均月薪二三十RMB算,即使按照和港币的汇率来算,那也就是八十到一百港币左右。
现在香江最低工资都有上千港币,高的两三千。
这样一算下来,这两个地方人工成本相差真的非常大。
除此之外,早期国内在招商引资这方面,为了吸引到更多外资投资,税收方面几乎是免掉的。
而且,越大的公司,国内越是重视,越是保护得很好。
也就是说,像马世民等人担心的经商环境,其实根本不用担心。
他们不过是对于国内环境不了解,才会那样而已。
“人工成本,国内优势非常大。”
这一点上,马世民等人也是认可的。
现在国内平均工资还是太低的,和香江,东洋,湾湾,甚至,欧美方面根本无法相比。
“第二,税收优惠,我们越早投资,税收优惠越大。”
“第三,占地。”
杨铭并没有说囤地。
因为如果只是囤地,他完全可以像李加城那样,不用投资什么产业,直接以帝国集团旗下公司的名誉囤地就行。
但是,杨铭说的是占地。
先把好的地方占下来,投资自己的产业,带动周边的发展,未来这些地皮再可以拿出来进行开发。
所以,这一点上,杨铭的优势远远超出李加城。
最关键现在拿地,占地,真的太便宜了。
甚至,早期像鹏城,甚至莞城,可能都会免费提供不少地方给那些外资企业,只是里面涉及到一個使用权时间和税收问题而已。
“第四,产业布局。如果我猜测没问题,国外的产业转移,很快会把产业链转移到国内,特别是粤省等地。”
产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