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9章 细说《红楼梦》着墨最多的端午节,有何玄妙之处?(1 / 1)

加入书签

农历五月初五,重五,也就是四大重要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该节源起于上古时代的祭龙仪式,有拜祖的寓意。

又因这一天是处在毒月之中的毒日,先民渴望驱毒避邪,兼之这一天诗人屈原抱国无门投汨罗江,为晋文公割股充饥的介子推在介山抱树而死,被吴王夫差疏远的伍子胥自尽钱塘江,孝女曹娥投江寻父等等千古人物的轶事流传,使得拜神祭祖的端午节被赋予了辟毒纳福、报国尽孝等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于是,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系艾草、佩戴香囊、到娘家躲午、采草药煲水沐浴等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应南北各异的区域传承拓展了数千年,也就有了纪念屈原、迎涛神以及龙的节日、恶日、浴兰节等等二十多个不同的端午节纪念之说。

由此,源远流长而又影响深远的端午节,便与清明、中秋、春节并称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08年起列为法定节假日。

端午节的重要可见一斑,就在底蕴深厚的文化传承里谱成家喻户晓的乐章,每到端午时节,人们祭拜纳福渴望舒畅放松的情结自然鸣响。

作为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名着《红楼梦》,节气时令民俗文化无所不包,自然对传统文化氛围特别深厚的端午节格外看重,可以说是大书特书,着墨最多,从28回到36回,整整用了8回的内容,"形散而神不散"地写了贾府端午期间不失热闹的大事小情亦或密闻趣谈,还在24回、62回、63回补全与端午相关的习俗。

可谓盛大而又别开生面。

笔者不妨细细道来,请各位看官赏析赏析,看看有何玄妙之处。

贾府最隆重的端午活动,自然是去清虚观打平安醮。因元妃省亲后,传旨娘家的爷们在端午前到清虚观打三天的平安醮:

"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

原来元妃要求的这清虚观打醮,实际上就是贾府男儿跪香纳福,祈求阖家端午安康。

由于贾母临时决定要亲自参加这一端午活动,贾府除了王夫人留在家中外,上上下下在管家王熙凤的张罗下集体出动,浩浩荡荡的到清虚观打了三天的平安醮。

不过,贾府端午期间祈求的平安醮却不平安,反而惹来一系列闹心的鸡飞狗跳。

且不说王熙凤掌掴了不小心撞了她的清虚观小道士,贾珍命小厮向躲荫凉的儿子贾蓉吐口水,观主张道士呵呵大笑给贾宝玉提亲让贾母以"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为由否定外,贾府自清虚观打醮归来后,接连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琐事。

首先林黛玉不高兴张道士为贾宝玉提亲,与前来看望她的贾宝玉斗气有了激烈的口角之争,以致黛玉大哭、宝玉摔玉;接着又发生袭人被踢窝心脚、晴雯置气撕扇子、黛玉换太医吃药,后来又有金钏儿跳井、贾宝玉挨打等等接踵而至的灾祸。

可见,贾府满心祈求的端午安康反倒延伸了不和谐因素,不同的情感纠葛以及利益纷争之下引发的种种不安宁,便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显现出来。

只是,那时赫赫贾府还处在表面上的鼎盛时期,尽管诸多矛盾已显端倪,但还没激化到摊牌的时候,故丰富的端午习俗依旧在贾府演绎升华。

一则元春对贾府三天的打醮活动予以了嘉奖,赐了宫扇、香袋在内有等次的端午礼,所不同的是黛玉的礼品与"三春"相同,宝钗与宝玉的则一样,多了凤尾罗和芙蓉簟两件床上用品。

二则正端午那天,贾府"蒲艾簪门,虎符系臂",王夫人请了薛姨妈、薛宝钗等娘家人"赏午",只因宝黛钗三人心中有气,都是懒懒的参加,凤姐以及"三春"等人便觉没意思,大家聚了餐坐了一会就散了。

由此引出黛玉去怡红院看见袭人晴雯的争吵,便调侃"好嫂子"袭人:"大节下,怎么好好儿的哭起来了?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就这样从黛玉的口里随意地道出。

三则补白王熙凤采办香料药饵等端阳时节需准备的节礼,故求人办事的贾芸及时送来这些香料后,如愿得到王熙凤安排的绿化大观园的差事。

四则在庆宝玉过生的62回,通过香菱与芳官小螺等丫鬟在大观园采花草,道出端午斗百草的好玩习俗;在尤氏理亲丧的63回,以贾珍的两个侍妾佩凤偕鸾随尤氏出行,道出端午荡秋节可以放松的娱乐项目。

厚重精致的端午节这么多的习俗、活动,便在曹公雾里看花的着笔中异彩纷呈地一一钩陈,更将贾府端午期间经历的诸多并不痛快的烦心事细细道来。

可谓锣鼓喧天气派十足。

似乎贾府的端午节过得十分周到齐全,习俗一样不少,活动也热热闹闹,还圆满融入了辟邪、驱毒、纳福等等底蕴深厚的端午文化,美好仿佛指日可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