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章 真材实料大唐太子(1 / 2)

加入书签

这之后局势的发展又如何呢?

武德贞观年间,连续用兵之后,原本属于吐谷浑的旧地,河、鄯、廓等州先后就隶属于大唐。

由于地块较小,大唐在这些地方便建立了州郡,并没有设立都护府。几州整体上属于陇右道管理。

但要明确认识到的是,这些州郡原本就和吐蕃相邻,以往,吐谷浑投奔大唐也是因为被吐蕃欺负的不行,自己又打不过大唐,于是只能投奔看起来比较和善的大哥哥啦。

自从吐谷浑全面内附,大唐于吐谷浑旧地的噩梦也开始了。

原本有吐谷浑作为缓冲地带,吐蕃和大唐基本上很少直接交手,但后来,吐谷浑旧部虽然还散落在这片旧地上,却已经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土地渐渐被吐蕃蚕食。

还间接危害了被大唐设置了州郡的河、廓等州。

到了唐咸亨年间,这种矛盾就更加直接,更加剧烈,到了大唐不发出大兵和吐蕃决战不行的地步。

大非川之战,爆发了!

旧吐谷浑之地同样连接西域诸国,而这一次冲突爆发的导火索,便是吐蕃联合于阗攻陷了安西四镇中的十八个州,同时还威胁到了龟兹拨换城。

大唐若是再不出兵,就是缩头乌龟了!

于是,为了保卫西域诸州,唐军和吐蕃军在吐谷浑旧地大非川展开了一场大战。

大非川的范围,东至碛石,西至伏罗川,南至乌海,自古以来都是进军青藏高原的交通要道,海拔大约在4000米左右。

具体战况先放在一边,只说这个交战的地点,对于唐军来说就是大大的不利。

4000米的海拔!

这個条件可不容小觑!

就算是在现代医学昌明的年代,4000米将要产生的高原反应对于普通人来讲都是相当棘手的一个难题。

因为,这种反应根本不是依靠人力,不是依靠坚定的信念就可以支撑的。

远距离出征的唐军踏上大非川立刻就会被强烈的高原反应困扰,战斗力大减。

于是乎,你就可以看到,大唐强盛的时候,也会大规模的接纳那些部落将领带领自己的部族来投靠。

大唐的统治者当然明白,这些人,他们的忠心都是值得考验的,反复其实是常态。

但是,这些首领,和他们统御的部族成员全都是正宗的高原生活人士,他们熟悉当地的地形,习俗,同时,对于那种生活环境也是适应的不得了。

你平原上生活的人,猛地登上高原,便会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可人家呢,行动自如,丝毫痛苦都没有。

这就是土生土长的力量。

那么,为了打赢对外的诸多战争,又或者是对这些已经归顺的高原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大量吸纳原有人群就是应有之义了。

除开高原反应以外,另一个战场上非战斗力的决定因素还是和海拔紧密相关。

古代战争严重依靠攻城、战马突袭等战术,很多战术都围绕着冲锋陷阵而展开。

而这些战术所需要的便利条件是什么?

便是一个便于攻击的俯角!

想想看,那些铁骑雄兵他们从高原上从上往下俯冲的时候,那种气势,是不是特别的吓人?

是不是特别有威慑力?

处于海拔较低的一方,想要抵抗这种大规模的冲击,是非常困难的。

而这一个方面,先天就是高原部队的优势。

唐军从长安等地出发,即便他们适应了高原的生活环境,往往也无法占据战略高点。

以冷兵器对战的时候,从下往上攻击是非常困难的。

于是乎,你就可以看到,以往在西域还算是无往不利的唐军,在和吐蕃军队对战的时候,总是差口气。

不能完胜。

这些败绩当中,固然有主将失和,用兵错误的锅,但先天上的一些限制,也是很难克服的。

了解了这些先天的劣势之后,再回到大非川之战,此次战役最后以唐军大败为终点。

自此之后,唐军对于西域边陲的统治力度就被大大的削弱。

到了这上元二年的夏末,势力渐渐强盛的吐蕃,更是把侵犯大唐的各羁縻州当做家常便饭。

而自从老将薛仁贵在大非川大败,唐军的实力也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恢复。

实际上,这次对吐蕃用兵,就连一向自信满满的天皇李治都有些心虚。

自从大非川一战以后,吐蕃到大唐的边陲各镇揩油都已经形成常态了。冲突可以说是一次比一次激烈。

这个时候,唐军大举出兵,也不一定就能占到便宜,派出契苾何力就已经算是李治的极限了。

想当年,内附之后的契苾何力就曾经在李世民的带领下参加过平定吐谷浑的战役。

可以说,对于这些吐谷浑的旧地,契苾何力是既有身份上的优势,其家族一直是铁勒可汗,又有交战的经验。

但派出大唐太子出征,对于大唐帝国来说,是极为危险的一个举动。

若是出个万一,大唐太子折在吐蕃战场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真的不是没有!

更何况,若是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