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太子非雍王莫属!(1 / 2)
大明宫,宣政殿。
帝后同坐,日月同辉。
自显庆以来,皇帝李治的身体就日渐衰弱不堪政务,皇后武媚娘从开始的辅佐处理,到最后的大权独揽,几乎用掉了十年的时间。
而在这多灾多难的大唐上元二年,二圣临朝已经是标准的上朝模式,每每召集大朝会,李治龙袍端坐在前,武媚娘坐在他的身后,中间用一道珠帘遮挡。
相传,最早使用垂帘听政这一上朝方式的,正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宣太后,既芈后。
此后,各大实权太后就沿用了这样的方式和朝廷大臣们见面,汉代就有吕太后,邓太后。
而现在,那个武姓女人也坐在珠帘的后面,用她那双阴鸷的眼睛,凝视着站在大殿上的每一个人。
在这宣政殿上,李唐的忠臣们可谓如履薄冰。
他们的内心都极度煎熬,他们心中明了,这個坐在垂荡的珠帘后面的女人,她的宏愿,不是做兢兢业业辅佐幼主的邓太后,也不是甘于忍受太后的名号,只要能掌权就好的吕太后。
总有一天,她一定会掀起那一道帘幕,跳到前台来!
都是我李唐的忠臣啊!
皇帝李治端坐御阶之上,俯视群臣,脸上荡漾着笑容。
“爱卿们的意思,朕都知晓了,朕的心思也和你们一样,这个太子之位,非贤儿莫属!”
“卿等熟悉历法天象,当早择吉日吉时,举办册封大典。”
正像天皇天后预料的一般,大明宫朝会一起,大臣们劝进的奏表就如雪片般飞来。
主笔的李敬玄等人都已经准备好了要和武后大战三百回合了,却没想到,李治立刻就答应了,而他身后,经常提出反对意见的武媚娘,却也没有发作。
敬玄大惊,却也很快的稳下了心神。
“启禀圣人,太子之位,国之大器,宜早早定下,以安民心。”
作为雍王李贤的忠实拥趸,李敬玄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李治微微颔首,他便接着说道:“钦天监少监已经测算过了,下月戊寅日便是吉日吉时,可行册封大典,还请圣人天后圣裁。”
虽然不情不愿,但武媚娘的名号也要加上,李敬玄说完,李治回身看了一眼,珠帘没有一点动静,坐在其后的武媚娘只是简单的点了点头。
稳了!
虽然并不知道一向不喜欢李贤的武后为什么没有跳出来反对,总之,群臣们的愿望是实现了!
竟如此轻易!
李敬玄上前,拱手俯身,在他的带领下,群臣皆唱圣人英明!
李治的脸上笑容更胜:朕果然是明君圣主!
他日,等朕身体康健,便可再行封禅之事!
“卿等所言极是,朕将以雍王贤为太子,册立大典就定在六月戊寅之日,早立太子也能让朕放下心来养病。”
李敬玄再俯首:“圣人万寿天年,我大唐国祚永昌!”
李治又笑:很好,很好,朕距离天可汗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朕也有一事要和卿等商议。”
众臣唱诵的话音还未落下,李治的话就让李敬玄紧张的抬起了头,在他略显迟疑的目光注视之下,天皇李治悠然开口:“朕要追封弘儿为孝敬皇帝,吉凶二事不可同时举行,五月底追谥,既入葬恭陵,如何?”
李敬玄一整个人都愣住了!
孝敬皇帝?
入葬恭陵?
慈惠爱亲曰孝,死不忘君曰敬,给李弘上皇帝谥号本就违背礼制,却又选了这么一个谥号,皇帝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到底是想让李弘安息?
还是想让李弘生生世世都要拱卫他这位皇帝亲爹?
恭陵?
居然不是附葬乾陵吗?
真的把李弘当皇帝了?
“圣人,太子殿下宽仁厚德,按理应当得到美谥,但臣等以为,还是追封孝敬太子为宜。”
李敬玄身后,大臣们全都没有发言,只是沉默,这就说明,他们对这件事的态度都是一样的。
追谥可以,用什么称号也无所谓,但礼制不可偏废,身为皇帝的父亲还在,早逝的太子怎可追封为皇帝?
大臣们把李治的要求原样封回,李治却依然脸上带笑,看到他此刻的态度就可以明白,为什么这位皇帝在历史上的风评会如此之好了。
所谓秦皇汉武,无一不是杀伐决断的刚愎之人,大臣们给这样的皇帝打工,总是有些性命堪忧之嫌。
但李治就不同了。
他总是笑的春光明媚,胸怀宽广,就算是有些忤逆的行径,他也不至于把大臣置于死地。
李治脸上笑容未减,还越来越荡漾,他用笑眼看着李敬玄:“众臣的担忧,朕都理解,但我天朝能有今日,开创礼制的事,又岂止一两件?朕看来,六月戊寅是举行册封大典的好日子,而在此之前,就把弘儿以皇帝之礼入葬,如何?”
李敬玄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圣人为何执意要追封太子为皇帝?
仅仅是出于慈爱之情?
李治,他也不是这样的人啊!
在李弘之前,他也不是没有过太子,前太子李忠,现在在哪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