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章 大伯(1 / 2)

加入书签

李玉香看到父子俩带回来的米和面笑脸如花,以后最少好长一段时间不用为吃饭发愁了,顺手接过李正递过来的二百多文钱,更是欣喜不已。

“本来是五百三十文的,除去花掉的只剩这么多了”李正神气的说道,当把带回的东西和钱交给李玉香的那一刻李正感觉到了从来没有的一种成就感。

李墨则在一旁偷笑着,相对于自家母亲李玉香来说,你就是个打工仔,忙活半天还不是把钱乖乖的上交,关键是交的还这么神气。

而小丫头莲儿早就在一边拿着糖人吃了起来,从小到大从来没吃过糖人的小丫头舍不得大口大口的吃,只是用舌头轻轻的舔一下眉毛瞬间的就弯了起来,然后闭上眼睛仔细的回味着那香甜的味道。

看到家里这温馨的一幕李墨感觉自己的努力值得了。但是李墨感觉财富积累的还是有点慢,以后用钱的地方有很多啊!最起码得重新起一座新房子吧,没有交通工具怎么行,你得买一匹马吧,这可都是需要花大钱的。

“爹,家里竹子没有了,休息一会我们去山上砍两棵,正好试试新买的柴刀利不利”李墨寻摸着再多编点地笼。

“还要竹子做什么,我们的地笼捕的鱼都卖不过来”李正有点疑惑。

“爹,总要多编点地笼的,到时捕的鱼多的话我们可以雇人”

“雇人?”这句话对李正的冲击力还是挺大的,要知道雇人和被雇是两个概念,最起码层次上就不一样了。李正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最大的祈求就是可以吃饱穿暖,从来没想过大富大贵也不敢想。

“对,雇人”李墨又一次肯定的说道,“我们的时间不多,快要春耕了,我想在春耕之前尽量多卖点鱼”

李正心里一想是啊,再有十多天就要春耕了,春耕在大唐来说可是一件大事,上到君王百官下到黎民百姓无不重视,甚至于有时候战争都要为春耕让路,除非迫不得已,由此可见春耕之重要性。

这么一想李正不由的也有一阵急迫感,捕鱼的日子没有多少天了啊!

“现在就上山”说完李正站了起来去找柴刀,李墨刚想起身却被李玉香拦住了“墨儿还小这两天也累坏了吧,你好好在家休息,娘亲和你爹爹去就可以了”

李墨一想也是,自己还是个八岁的孩子啊!“那娘亲你们注意安全”

“没事,经常去山上,也不是这一次两次的了,你在家好好休息”李玉香说完和李正拿着柴刀出门了。

“哥哥,你吃,可甜了”莲儿把手里的糖人伸到李墨的嘴边。

“莲儿真乖,你吃吧,哥哥要去做饭,自己就在院子里玩不要出去啊”李墨叮嘱了小丫头两句就去做饭了。

本来李墨还想大展一下厨艺,结果发现自己想多了,什么调料都没有还怎么展示啊,就是厨神来了也白给。

不过这样也有一个好处,做起饭来简单,也不用考虑先放什么后放什么了,直接放点盐煮就可以,就这样煮了两条鱼煮了米饭。

当快要天黑的时候李父李母才扛着竹子回来。看到李墨已经把饭做好都欣慰无比,在李父李母的眼里可没有什么君子远庖厨,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哪有那么多的讲究。

这一天都有点累,吃完饭后就各自回房休息了。

第二天照例早起去河边把鱼收起挑着去长安,不过这次卖鱼李墨没跟着去,而是李玉香跟着李正去的,两个人的话毕竟能相互照应着点,要是让李正一个人在路上还真有点不放心,毕竟卖鱼不少钱呢。而李墨则留在家里编地笼顺便照看着莲儿。

这一天李墨又编了六七个地笼,而在下午晚点的时候李正和李玉香兴高采烈的回来了,这次的鱼卖了五百四十文,虽然心里预料到了,但一家人还是高兴不已。

李正一边喝着水一边算着,照这样的话,在春耕钱说不定能攒十两银子呢,要知道十两银子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现在买一个便宜点的奴隶也才三两银子左右,当然是最下等的奴隶,所以只是想想李正就兴奋不已。

“肯定要比十两多”李墨笑着说道,有了李墨的这句话,李正好像得到了什么保证似的,顿时激动的面红耳赤。

“今天又编了六七个地笼,一会拿到河边放好,这样明天捕到的鱼会更多一些”李墨接着说道。

“那还等什么现在就去吧”李正急切的说道,说着就想着往外走。

“爹,你等等,去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事”

“还有什么事”李正疑惑了,李玉香也有点迷糊。

“能有什么事比这个还重要”李正十分的不解

“今天河边的鱼收完了吗?是不是又剩下不少”李墨问道。

“嗯,确实剩下不少”听到这话李正无奈的点了点头,没办法再多就挑不动了呀!

“那我们要继续放地笼是不是剩下的更多,所以我们需要雇人了,到时明天和你一起去长安”李墨终于把目的说了出来。

“雇人”李正也明白了过来“但是雇谁好呢”

“前两天不是从大伯家借了半斗米吗,幸亏有那半斗米,不然咱家非得饿坏人,大伯一家也挺困难,我想让大伯帮你卖鱼,算是帮了大伯一把,而咱们也能多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