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强国论(3 / 3)
但杨帆却知道,按照这样的论点写下去,其实是不对的。
这题目是李二陛下亲自出的,这位皇帝可不是保守派。
况且,孔子也并非是坚定不变法的一派人,他其实并不反对变革。
从这可知,这一道题目就是为了支持变革而出的。
这时候若是写一篇保守的章,即便写得天花乱坠,妙笔生花,落在阅卷官眼中也不可能有成绩。
所以杨帆知道怎么入手了!
章的中心思想是支持变法,但也不能写太过于张扬。
毕竟古代是很容易因言获罪的,因此要写得隐晦一些。
若写得很直白,很有可能树立起很多敌,所以一定要严谨,思虑再三再下笔。
虽然脑中有很多关于改革的章,但杨帆思维一番后,便有了主意。
将以前看过的一篇章直接搬到了此处,那就是梁启超先生的少年强国说。
大致意思是,要鼓励年轻人敢于创新,有改革的进取精神,蕴意了希望家国强大,繁荣昌盛的伟岸精神。
当然,这篇章原是散,需要进行润笔。
在杨帆看来,这篇章是支持改革和思想解放的。
以此论点上在进行述写,既不张扬,也不过于夸张,更蕴含着改革之意。
写了好一会儿,看到试卷上黑压压的清晰字体,又仔审核四五遍,确定没问题后才松了一口气。
写章过程中没有丝毫的停顿,杨帆还是比较满意的。
梁启超先生写这篇章琢磨了多少个日夜写出来的,估计他也没想到有人将他的章搬到了唐代的考场上。
章中有一句比较经典的句子是杨帆最喜欢的。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用瘦精体写出来的更显了一种孤傲和精锐,完全体现了华厦民族勤劳的进取之心。
即使不看章,仅是看字迹,就有一种迎面而来的锋利,让人印象深刻。
杨帆抬头看了一下,旁边许多考生急的流汗,正在思虑如何定题,而杨帆已经写好了。
这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好处。
停笔后,三天的科举考试即将结束,也算是平稳度过。
杨帆这么早考完,不得不说,提前答题完毕显得很无聊。
其他考生也许不觉得三日很长,因为他们答题还嫌时间太短。
考试中是不能交流的,写完只能自己待着。
杨帆看着前方的隔板,偶尔听到前后方书生在小阁中唉声叹气的声音,显然是不难住了,这样压抑的气氛很不好受。
作为规则的制定者,杨帆当然不能提前退场。
如果不以身作则,谁还会把你的话当回事儿?
看着百无聊赖的杨帆,李义府悄悄走了过来,惊讶地问道:“侯爷,这么快就写完了?”
见杨帆笃定的点了点头,李义府眼中迸出了万丈光芒。
作为监考官,他当然也看到了科举考试策论的题目。
在他看来,一个字难!
没看到许多考试连笔都没有落,简单也被这样的题目给难住了。
心头轻叹一声,李义府更加确定追随杨帆是正确的选择。
对于李义府的祟拜,杨帆不可知否。
既然决定把李义府收归门下,杨帆就有对付他的手段,不能让这家伙翘尾巴。
漫长的等待后,好在终于结束了。
出了考场之后,杨帆长呼一口气,外面阳光明媚、空气新鲜,自己再也不想再当考生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