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为添丁做准备(1 / 2)
梅花庄内。
十八名梅花卫躺了一地,除了最初被杨帆击飞的几名梅花卫伤势较重,其他梅花卫都是被杨帆用擒拿手卸了关节,并没有伤及根本。
不过这些梅花卫确实训练有素,即使疼得冷汗直流,却没有一人痛苦呻吟。
望着站在场中如同战神一般的杨帆,武元爽面色苍白两腿发软,只能无助的对着剩余的梅花卫嘶吼道:“给某上,只要抓住他,赏钱千贯”
没有理会如跳梁小丑一般的武元爽,荆楚对着杨帆施了一礼道:“没想到小郎君功夫如此了得,老朽佩服,以后有机会还望小郎君不吝赐教。”
荆楚的话代表了梅花卫的立场。
杨帆呵呵一笑道:“荆前辈果然守信,能与前辈切磋,乃是在下的荣幸。”
见到杨帆如此谦虚,荆楚难得露出了笑容,微微点头后,向着梅花卫挥了挥手。
剩余的梅花卫呼拉拉跪倒一片,荆楚对着武媚娘道:“梅花令不出,从今往后,梅花卫谨遵小娘子号令。”
武媚娘毫不怯场,俏脸一肃,一股英气浑然而生,颇有一番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之势,娇声喝道:“诸位不必多礼,梅花卫与武氏血脉相连,媚娘虽然一介女流,但体内流的也是武氏的血脉,梅花卫应当遵从父亲的遗训,恪守尽责。如今,两位兄长不忠不孝,屡次违背父亲遗训,自当弃之,从今往后,梅花庄一切开销用度将由媚娘提供,还望与众位共勉之!”
“谨遵小娘子令!”
梅花卫退下后,武媚娘来到杨帆跟前,仰着小脑袋兴奋地道:“郎君,刚才媚娘表现得如何?”
杨帆当然不吝表扬:“媚娘风姿卓越,巾帼不让须眉,有女将军的风范”
得到杨帆的肯定,武媚娘两只大眼睛眯成了一条线,柳眉轻挑,娇艳如花。
见到大势已去,武元爽面如死灰,看着瑟瑟发抖的武元爽,与刚才趾高气仰的模样判若两人。
说他十恶不赦吧,又没到那种地步,却因为钱财视亲情如粪土,真是可悲可叹。
最后武媚娘只是把武元爽逐出山庄,勒令以后不准再踏入梅花庄半步,并没有作出其他惩戒。
对于种个处理结果,杨帆并没有不满,反而感到欣慰,再次证明,没有经历宫廷争斗的武媚娘,并非天生狠毒之人。
闲吟秋景外,万事绝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从中可以探出古人对中秋的重视。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是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中秋节,另有别名:仲秋、秋夕、八月节、八月半,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古人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经久不息。
八月十五清晨。
长安城一处府邸后院空地上,一大一小两人正一板一眼的打着拳。
大的穿着藏蓝色锦袍、黑色羊皮靴,身材中等,但却显得筋骨匀称、格外结实。
一副猿臂虎腰之姿,随着一招一式的舞动,一套拳法打得如云流水,颇有一种大师的气派。
而小的头上扎着两个小辫子,随着小身子的舞动,口中稚嫩的喝喝声叫个不停,一双小辫子随身摆动,配合着萌萌的大眼睛,显得很是可爱。
定睛一看,这不是杨帆和小豆丁贺兰敏月么?
原来几天前从梅花庄把她们救回来以后,武顺几人就住进了杨府,本来是想安顿她们去杨家坪的,可是马上就要过秋夕,所以暂时留在了府上。
自从来到了杨府以后,贺兰敏月就如同小尾巴一般跟在杨帆的身后。
不知是因为杨帆身上那层出不穷的好玩意儿还是真的喜欢与杨帆待在一起。
小豆丁每天睡觉以后才能把她送回武顺那里,这让武顺都有些嫉妒,常常向武媚娘告状,说自己的小棉袄漏风了。
每天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