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1 / 2)
上官澍拿到了地址,又回了趟小破屋,正好遇到前来讨饭的衡霖,一看到他,上官澍就知道,又过去了三天。
衡霖又是一副风一吹就要倒了的模样。
上官澍邀他进去,这次不仅留他吃饭,还拜托他替他看院喂牛,条件是大米随便吃。
衡霖同意了。
上官澍算了下时间,距离正月十五还有七天,他来回要一日,到了那里能做工六日,加上他这几日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银子,正好十两。
上官澍多吃了两碗饭,急匆匆上了路。
日夜兼程。
到了码头,脚底已经磨了一层水泡。
他用手挤破了水泡,也没有药粉可以上,忍着痛在码头报了名,抗米包,百斤一袋的米包,他一眼看过去,工人们摞了七八袋,腰都直不起来了。
掌柜见他细皮嫩肉的,本对他能不能做存疑,然而见他体格还算结实,就让他先试试。
上官澍心里踏实了些。
结果米包一背上,他就感觉到腰背一阵剧痛,像是要折了一般,旁边的工人看他龇牙咧嘴的,有些害怕,“你没事吧?做不了就算了。”
上官澍咬紧牙关,朝他摇了摇头,“没事,我能做!”
凭着一口气力和要见妻儿的信念,上官澍坚持下来了。
做得多了,也慢慢熟了,汗流浃背的同时,也感觉不到疼了。
只是真是累啊……
他不是没受过苦,没受过累,只不过那是不一样的。
幼年三岁他便成了太子伴读,自那以后,天未亮就读书练字,严寒酷暑,从未间断,十六岁他便连中三元,一举夺魁。
状元,是他辉煌人生履历里最不值得拿出来的一项。
十三年寒窗苦读,自是累的。
后来,怀安被嫁去匈奴,他丢下笔杆子,拿起尖枪,从军打仗,从军营里的参谋变成能上阵的将军,虽有些功夫底子,但想出类拔萃,自是付出了常人不能想象的努力,尝了非一般的苦。
这种苦和累,是一种成长。
而此时的苦累,只是时间的消磨,除了银子,带给不了他心里任何成就感。
午膳,是黄面馒头和白菜。
味同嚼蜡,入喉坚硬,可一群汉子却吃得热火朝天,上官澍亦是如此。
饿呀,累呀……
饿极了,累极了,想不了其他,只剩下了本能。
六日很快就过去了。
这六天来,他白日做工,晚上为了省一些钱,就睡在仓库里,用盖货的被子勉强挡一挡寒风。
然而第六天,他还是病了。
头昏眼花,浑身无力,喉间像是有刀子再划,喝水都疼。
凭着要见赵缨的信念,他咬着牙做完了最后一天工,结钱的时候,掌柜借故扣了他五十文,说他每天白住他的仓库不要钱吗?
上官澍病着,脑子浑浊着,不欲与他争辩。
拿着五两五十文,踏上了回去的路程。
又是一番星夜兼程,离得越近,上官澍越清醒。
他要见到赵缨了。
缨儿……
缨儿……
回到窝瓜镇的时候,已经天亮了,他走时还寂静的街道,现在繁华似锦,皇上的銮驾来过了。
现在应该就在温泉。
思及此,上官澍愈发激动,掏银子的手都有些颤了。
九两五十文,他买了自己心心念念要送粤儿的小羊羔,给婉儿的小花灯,给柏麟的,给诚敬的,给祁佑的……还有给赵缨的,一只银簪子。
不精美,不贵重,与他往日送她的简直天壤之别,但那些与这支银簪背后的意义是不能比的。
过去,他欠了她的真心,今后,他会一点一点补给她……
上官澍从首饰铺子出来后,没注意到有人在街角正盯着他。
那人回去复命。
魏复冷嗤一笑,“我说他躲哪去了,敢情……呵呵……”
“上官澍果然心机深沉!”
魏复泡在温热的泉池里,啖了口清茶,“不过,他注定要枉费心机了。”
……
入夜,热闹的街头。
一群人微服出巡,建熙帝,吴永贵,赵缨,魏复,上官渚和几个朝臣,上官一二三四五……
建熙帝看着眼前的朗朗盛世不禁感叹,“没想到百里外的京城也这般繁华,虽房子有些破败,但民风至纯,蒸蒸日上,别有一番情致,魏卿啊,你提议的很好,回头重赏!”
魏复谦然回话,淡淡一笑。
一群人逛灯会,猜灯谜,好不热闹。
上官清粤两眼瞪得比星星还亮,一路上不停地指着东西问赵缨,“娘亲,这是什么?”
上官柏麟则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给兄弟姊妹一人赢了一盏灯。
几人浩浩荡荡逛了半天,直到累了,找了一处花好灯圆的茶馆坐下,周围满满的花灯与路人,影影绰绰。
建熙帝和几个朝臣坐了一桌,赵缨,魏复,和上官一二三四五坐了一桌。
上官清粤突然跑向魏复,“舅舅,你说要送粤儿元宵节礼物,礼物呢?”
小丫头一本正经地伸出小胖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