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8 午门献俘 (二合一)(1 / 3)
献俘京师?
听到传令兵的高呼,满朝文武可谓是一片哗然,朝廷好像已经许久没有听到麓川那边传来的消息。上次引发朝野争议的,还是靖远伯王骥请求南迁二十万汉民,从而一劳永逸的解决边患。
当时就在朝堂上引发了许多官员反对,毕竟这么大规模的移民计划,需要花费的成本不下于再打一场麓川战役,同时强行南迁还很容易引发民乱。
后来还是靠着沉忆辰提出的“圈地计划”,以及用海关银补贴南迁移民,最终才把这项政策执行下去。
众官员皆认为屯边想要稳固下来,没有个三年五年看不到希望,结果这才仅仅半年过去,就有了贼酋授首,献俘京师的壮举,到底怎么做到的?
面对满朝文武的惊诧,沉忆辰的嘴角却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其实这些年他一直跟靖远伯王骥保持着密切联系。毕竟麓川战役不受改朝换代的影响,始终保持着高强度的军备投入,背后全靠沉忆辰在中枢强撑。
否则按照景泰朝末期的局势,靖远伯王骥早就从麓川退兵,又成了一场虎头蛇尾的战役。
早在景泰二年末期,靖远伯王骥就已经跨过了金沙江,追杀麓川土司兵马到了缅甸跟天竺北部地区,让大规模的集团作战转变成为了小规模的治安战。
紧接着又是一年时间的围剿,已经把麓川土司新任首领思禄,给围困在了一个绝地,标志着大明第四次征伐麓川到了结束的尾声。
正因如此,靖远伯王骥才会向沉忆辰提出移民屯边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在军事行动结束之后,保证麓川跟缅甸地区的局势稳定,直至最终同化为汉土。
也就是说麓川战役的结束,半年前就已经定好了基调,沉忆辰为了保证朝廷的物资投入,维持着一种密而不发的状态。等到“圈地运动”推行下去,越来越多的南方汉民主动前往麓川屯边,就意味着可以真正班师回朝。
恰好就在沉忆辰准备宣布的时刻,忠国公石亨举兵“清君侧”,引发出来了更为庞大的“西征”计划。
沉忆辰准备推行的这段时间里面,早就考虑到了朝堂官员们各种反对的理由,其中最大的阻力可能就是三线作战的隐患,毕竟明英宗朱祁镇差点亡国的前车之鉴,让人不得不警惕。
可现在随着麓川之战的结束,一切都发生了逆转。大明不再是面临三线作战的处境,相反西征要是顺利的话,对于蒙古汗国而言才是陷入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
东面大明军队只要剿灭了鞑靼部勐可,就能顺势收复鸭绿江到大同江之间的领土,意味着辽东都司跟丢失的奴儿干都司全面打通。
西面忠国公石亨要是进展顺利,先不说整个辽阔的西域,单单收复河西走廊,就能隔绝目前蒙古汗国跟东察合台汗国以及帖木儿汗国的联系,阻断他们西迁的可能性。
南面就更不用说了,宣大防线跟漠南蒙古还有辽东都司,早就已经连为一体形成铜墙铁壁,压根不会给蒙古铁骑突破的机会。
三面明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不断的压缩着蒙古汗国的生存空间。来日大明挥师北伐,也先腾挪的空间只剩下更北方的苦寒之地,这是当年汉王朝冠军侯剿灭匈奴,饮马瀚海(贝加尔湖)的地方。
等到蒙古人走到了这一步,那他们的命运就已经注定成为下一个匈奴!
如果是麓川战役移民是百年大计,那么沉忆辰执意推动“西征”计划,就是筹备着一个恢复汉唐荣耀的千年大计。
自此北方游牧民族,会再次成为一个单纯的历史符号,就如同过去的匈奴、突厥一般,消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中原王朝依旧屹立!
想要最大限度的说服文武百官同意“西征”计划,那么就得给他们绝对的心理冲击,没有什么比一场献俘礼,更能刺激到那股隐藏在心底的天朝上国骄傲跟荣耀。
传令兵此时会出现在奉天殿报喜不是偶然,相反是沉忆辰算准时间刻意的安排,明良帝朱见清跟朝廷百官将见证一场属于大明的胜利!
“陛下,臣恳请移驾午门,南征军将士已经押送着麓川叛贼抵达京师,此刻正在午门外等候献俘大典。”
“自正统三年麓川贼酋思任法反叛,历经三朝十五载,今日我大明天兵终于彻底荡平不臣!”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沉忆辰在众人震惊的眼神之中,康慨激昂的说出了这句话,然后顺势跪倒在地向明良帝庆功。
一时间奉天大殿内安静异常,这倒不是说众大臣面对麓川大捷毫无心理波动,相反是此事太过于突然,从而导致大脑一片空白,有些不敢置信麓川之战就这么结束了。
沉寂许久过后,才有人反应过来,顺势跪倒恭贺道:“平定麓川,献俘京师,吾皇圣明!”
“恭喜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十五载平定麓川,彰显我大明国运昌隆,必能千秋万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