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7章 殷氏剧情差不多结束(1 / 2)

加入书签

听说王妈找自己,景奕行大致猜到她的来意,对竹青道:

“你让她到附近那棵老槐树下等我,我随后就到。”

等会和王妈说的话很重要、也需保密,在大理寺大门说难免被有心之人知道。

王妈忐忑不安地到了老槐树下。

王妈没等多久,景奕行就到了。

王妈一见景奕行就迫不及待道:

“少爷,太后突然传下口谕,让夫人去莲花庵清修,限今日就去。”

“口谕的理由是什么?”

“说夫人德行不修,不睦夫婿、不慈儿女。”

景奕行心道:

太后这口谕下得还真好,妥妥就是殷氏的写照,任谁也挑不出理来。

景奕行往四下看了看,见没人注意他们遂道:“王妈,你信我吗?”

“我自然信少爷。”

“那你就陪着夫人好好去莲花庵,然后想尽办法一定让她出家。”

王妈一惊:“为什么?”

“理由你就说只要出了家就与杨树安再没干系,哪怕杨树安不肯和离,她也可以讨要回她的嫁妆。”

王妈从景奕行这句话中听到两个重点:与杨树安再没干系;讨回嫁妆。

可少爷的重点究竟是哪个?

不过有了景奕行这话,王妈忐忑的心总算没那不安。

王妈试着问:“少爷,是不是你求太后下的口谕?”

景奕行没有否认:“是我让人向太后求的口谕。”

“你想替夫人讨回嫁妆?”

“讨回嫁妆之事我不会出面,夫人想要就自己去讨,讨不讨得回来就看她自己的本事。”

王妈心思一转:既然少爷的目的不是为了嫁妆、那就是为了让夫人和杨老爷撇清关系。

可就算夫人与杨老爷没有和离也影响不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大费周章?

除非……

想到这个可能性,王妈的心骤然缩成一团。

王妈惊慌地看向景奕行。

景奕行察觉到王妈的慌乱,心想王妈或许猜到什么,但他不能明说。

“王妈,你回去后告诉夫人:

就说既然太后下了口谕,断没有改变的可能,让她好生在莲花庵修行。

等过几年,我再求了太后恩典接她回来。

你甚至还可以说:如果她能正式出家,太后的怒气也能消得更快,她就能更早回来。”

因猜到那个可能,王妈这次没有丝毫犹豫答应下来。

“少爷放心,我一定想尽办法尽快让夫人出家。”

景奕行叹了口气:

“莲花庵那我会让竹青去打点,没人敢亏待你们。只是到底是佛门之地、难免吃几年斋、过几年清苦日子。”

“这倒不怕,反正年纪大了油腻的食物也吃不了。”

“王妈,你好好陪夫人几年,我以后给你养老送终。”

听到景奕行这话,王妈的眼泪瞬间流了出来。

“有少爷这话,我哪怕是现在死也瞑目。

我跟了夫人三十多年,与夫人早就分不开,就算你什么也不说我也会去庵堂陪她。”

王妈此时还在庆幸:幸亏夫人回了东京,否则大祸临头都不知晓。

景奕行的心也有些触动:

“夫人有你陪着也是她的福气。好了,你安心回去,猜测的话你都不要说。”

“我醒得。”

看着王妈离开的背影,景奕行长吁了几口气。

……

见到王妈回来,殷氏忙问:“奕行怎么说?”

“少爷说既然太后下了口谕他也不能违逆,让夫人先去莲花庵修行一段时日,等过些时日他再去求太后恩典。”

殷氏骂道:“这个逆子。”

王妈连忙拉了殷氏:

“夫人,这是太后下的口谕,我们还是赶紧收拾东西去莲花庵。

你常用的纸、笔、砚台、常喝的茶都要带上……”

王妈一通好哄,哄得殷氏去收拾东西。

当日傍晚,殷氏和王妈到了莲花庵。

莲花庵的住持见到殷氏后道:

“施主是奉太后口谕来修行的,倒不用同我们一般同食同住。

只是到底是神佛之地,不可杀生、不可食荤、不可妄言、不可乱矩。”

王妈生怕殷氏又说出什么得罪人的话,抢在殷氏之前回道:“我们会遵守庵规。”

住持将殷氏和王妈带到一处小院:

“这里是给你们二人住的,日常有什么需要可派人同我说。

景施主说施主平日喜写字、弹琴、画画,这些都是修身养性之举,施主若是愿意都可随意。

不过景施主也说了:

毕竟是在佛门之地清修,经书也是少不得要读的,还望施主能潜心抄几卷佛经,他也好呈给太后。”

王妈再一次抢在殷氏前面回话:“少爷说得是,我家夫人醒得。”

住持心道:如果不是景施主捐了两千两银子,她才懒得费心。

住持离开后,王妈哄殷氏:

“少爷心中还是有你的,否则也不可能事先打点让我们能住一个单独的小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