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章 四合院众生相 6(1 / 1)

加入书签

其实这几年一大妈也曾经找医生检查过,几位老中医给出的检查结果都一样,那就是由于一大妈早年风寒入体、伤了身子,而且没有及时治疗、耽误了最佳救治时机,目前只能采取服用中草药温补,如果能够有百年以上人参配药,还是有希望拥有自己的孩子。只不过百年以上年份的人参极其稀少,价格也不是易中海这样一个普通工人所能够承受,最后也只能坚持服用中草药,期盼着奇迹出现,两人能够有自己的孩子,可惜好几年了却仍旧没有达成夙愿。

今天听到丈夫说的话,一大妈迟疑了半晌才开口道:“收养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倒也不错,只要我们从小好好培养,孩子长大以后也不太可能会忘恩负义,不给咱们养老送终,不过后院老太太恐怕不会同意吧?”

易中海仰脖喝下杯中酒,站起身说:“今儿我给老太太送饭,顺便再试探一下她的意思。”说完走进厨房端起托盘就开门走了出去。

走在通往后院的路上,易中海面带微笑与遇到的邻居打着招呼,心里却是异常复杂。

易中海原本是东北张大帅兵工厂的一名普通初级技工,一个月的收入也够养活自己夫妻和母亲,可是新婚才三个月倭寇大举入侵,耳闻目睹了倭寇的残暴行径,易中海可不想眼睁睁看着自己娇艳的新婚妻子被倭寇糟蹋,于是同母亲和妻子商量后,一家人想方设法溜出了沈城,打算投奔远在四九城做皮货生意的舅舅。

逃难路上先是母亲感染了风寒去世,紧接着易中海也未能幸免,多亏妻子独自一人拉着躺在简易爬犁上昏迷不醒的丈夫,在风雪中坚持一天一夜,最后易中海得到医生的救治,可妻子却劳累过度造成流产。

由于当时条件艰苦,妻子根本没有能够得到及时治疗,两人靠着身上仅剩的一点钱,一路跋涉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四九城。

可是按照舅舅留下的地址找过去的时候,却吃惊地发现店铺已经换了主人,而舅舅因为生意赔钱,变卖家产离开了四九城,四处打听也没有人知道去向。

走投无路的易中海两口子已经身无分文,饥寒交迫之下晚上只好躲在一个四合院的大门口过夜。

第二天清晨四合院大门打开,一个五六十岁的慈祥老太太走了出来,一眼看到裹着一床薄被、瑟瑟发抖的易中海夫妻,经过询问得知了两人的遭遇,老太太便大发善心收留了他们,不仅给两人提供了食物和住处,还向前来给厂里工人租赁住房的娄氏轧钢厂管事推荐了易中海。

易中海原本在兵工厂就是干钳工,经过简单测试后他顺利进入了娄氏轧钢厂,成为一个初级钳工,他老婆为了感谢老太太的恩情,就主动照顾起了老太太的衣食起居。

四九城和平解放后,由于大量人口涌入,造成住房相当紧张。为了缓解居住压力,当时的军管会颁布公告,希望有多余住房的居民,将房产出售或捐献给国家。

聋老太太主动找到军管会,将自己名下的这套三进四合院大部分房屋都捐献了出来。为此军管会不仅公开表彰了老太太的奉献精神,还把她列为重点照顾对象,每月都会发放一定金额的补助。

整套四合院里,只有聋老太太居住的后院两间厢房和中院红星轧钢厂食堂副主任何大清居住的两间正屋属于私房,有着房契和地契。其他的住户都是单位或者街道办事处分配的公房,住户每月都要向街道办事处缴纳租金,只不过这种公租房的租金相当低廉,而且有工作单位的人还享受部分住房补贴。

易中海在钳工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天赋,娄氏轧钢厂公私合营时,他已经是中级钳工了,今年初红星轧钢厂进行工级考核时,他顺利通过了六级钳工的考核。

这些年一直都是易中海两口子在照顾聋老太太,为了感谢聋老太太当初的恩情,他主动提出给老太太养老送终。

易中海还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在九十五号四合院里大力宣传尊老爱幼的精神,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在四合院里营造一个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也算是为了他以后的养老计划做准备。

其实易中海提出给聋老太太养老送终的真正目的,就连自己老婆也没有告诉,他是盯上了聋老太太手里私藏的财宝。

易中海从聋老太太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等方面早就断定对方的出身不简单,而且还拥有这样一座三进四合院,显然聋老太太非富即贵。

经历过从沈城到四九城的艰苦逃难之旅后,耳闻目染的许多悲惨场景令易中海的心境有了彻底的改变,虽然表面上他还是一副忠厚老实的模样,可是他的内心对于财富和子嗣都有着极度的渴望。

一个偶然的机会,易中海亲眼看到了聋老太太私藏的黄金。

有一天吃晚饭时,易中海听老婆提到,今天聋老太太不太舒服,中午饭没吃几口,想给她找大夫看看,老太太却给拒绝了。

吃过晚饭易中海打算过去看看老太太,毕竟已经是快七十岁的老人了,真有什么问题那得赶紧去医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