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王秀琴找余采薇探话(1 / 2)
余采薇说:“我想看到的莫过于你们兄友弟恭,相互扶持,别推来推去的了,以是最好的安排。”
杨三姐讨喜的上前挽着杨二郎,笑的明媚:“二哥要是过意不去,不如我和你换一下?”
杨二郎没好气的捏了捏杨三姐白嫩嫩小脸蛋:“就你聪明。”
杨三姐娇俏的吐了吐舌头。
余采薇说:“清慈没吃过槐花饼子,让我陪她摘些槐花,已经去村西等着了,我得去找她,你们各忙各的去吧。”
杨二郎说:“最近她嘴馋,之前和她说过一次槐花饼子就惦记上了。”
余采薇说:“妇人有了身子,嘴是要贪一些的。”
杨三姐说:“我这会不忙,和娘一块去。”
余采薇和杨三姐过去时, 苏清慈已经在摘了,就是看着她那笨拙的动作,甚是滑稽。
苏清慈见到余采薇和杨三姐,总算是松了口气:“娘,三姐,你们快来帮帮我,槐花树枝有点粗,镰刀割不动,只割那顶部的细枝条槐花又很少。”
这事杨三姐熟,上前拿过她手里的镰刀竿子,自己上阵动手,还不忘教苏清慈:“直来直去肯定割不动,要用镰刀前前后后的拉,像锯木头那样就好割多了。”
苏清慈见杨三姐不费劲割断了一根树枝,惊奇道:“这么简单啊,我方才割了半天都割不动。”
杨三姐一边割一边说:“那是你没摘过槐花,以前一到四五月的时候,我们就会到处摘槐花,不过那会没钱买白面,会把槐花放陶罐里煮一下,晒干收起来,想吃了就拿点出来放水里泡一泡,杂粮磨成细粉,拌入槐花,放锅里一蒸可香了。”
余采薇蹲在一旁摘割下来树枝上的槐花,脑海里浮现出原主的记忆,那时候真的很苦,原主和孩子们吃的槐花杂粮饼子里面盐都没有,便是这样,也不能尽兴吃到饱。
好在现在不用再过那种家徒四壁,老鼠进了米桶里都要哭着跑出去的日子。
“大郎娘,摘槐花呢?”
余采薇抬眸,王秀琴提着个篮子走了过来,她笑着打招呼:“啊,槐树开花个把月的事情,过了时节就吃不到新鲜的槐花,王婶子你这是干啥呢?”
王秀琴走到余采薇跟前,把篮子给她看了看,里面有不少荠菜和凫公英,凫公英也就是现代说的蒲公英,也叫婆婆丁。
“挖这么多野菜回家咋吃啊?”
为了林同的事情,王秀琴正好想探探余采薇的口风,佝偻着背慢吞吞坐在她身边,动手帮她一起摘槐花。
“荠菜包饺子,凫公英回去焯个水凉拌,家里菜园子前几天才种下,没个把月吃不上青头,林同每次去镇上都要买也费钱,不如挖点野菜当青头。”
“野菜才好吃,鲜亮!”
王秀琴见杨三姐和苏清慈去找矮些的树继续割槐花,故作闲聊感慨:“三姐都长成大姑娘了, 好像就一眨眼的功夫似的。”
余采薇笑道:“哪里大了,不还是个小丫头。”
“你是当娘的,多大都觉得是个孩子,你像三姐这么大的时候,都有大郎了不是?”
余采薇笑了笑没接话,不管这个世界成亲多早,反正她是接受不了自己的女儿十六七岁生孩子。
先不说她花骨朵一般的年纪要去操劳掌家,就说十六七岁生孩子对身体发育影响有多大。
为什么古代女子会说生孩子是从鬼门关走一遭?医学不发达的时代,也没有剖腹产什么的,十六七岁身体都没有发育好,可不就是从鬼门关走一遭?
更甚至,十四十五岁生孩子的,也比比皆是。
其实她同样不想让林燕儿和苏清慈早早生孩子,但是杨大郎和杨二郎成亲是必要,而且他们娶妻都是两厢情愿,水到渠成,过早怀孕不可避免。
为什么苏清慈迟迟不怀孕,她一点不着急?原因便是希望苏清慈晚一点生。
王秀琴又问:“三姐十六了吧?咋地到现在还不给说婆家?我可听说来你家说媒的不少,啥样的你才能看上?”
余采薇一听就知道王秀琴是来探话的,知女莫若母,杨三姐虽然总是对林同没个好脸色,可在她看来,那更像是小女儿家的娇蛮,而杨三姐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那样。
与林同的事情,想来杨三姐是有意的。
“当然是家世清白,有责任有担当,对我家三姐好的。”
王秀琴心想,要真是这样,林同也有机会,可她觉得余采薇没说实话,以她们家现在的富贵,肯定要给女儿嫁去镇上,还得是大户人家才是。
“大郎娘的条件倒是不高,也很合理,除去这些还有没有别的要求?”
余采薇想了想,话里有话的说:“最好是倒插门,我不希望女儿以后仰人鼻息,如果真是相中,男方家里人口不复杂的话,也可以一起过,有了孩子我不要求姓杨,同样跟着男方姓。顾全男方颜面,倒插门的事情只有两家人知道,立个文书字据即可,不必要说出去。”
说白了,余采薇怕女儿嫁出去受委屈,被男方家里长辈苛待刁难。
王秀琴觉得以后孩子不和女方姓,冲着这一点,倒插门又怎么了?
林同没有爹娘,待她百年之后,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