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0章 国难,该用之于民(1 / 2)

加入书签

剩下两张信纸才是余怀信的真正目的。

北境战火纷飞,赤地千里,短兵相接,入目皆白骨露野。

怀信最开始加入的军队,短短月余,五万大军只剩不足三千,将军身中数箭战死,尸体被北狄蛮夷悬挂城墙半月。

区区部落蛮夷,竟欺我辱我大夏至此,造成这场人间惨烈。

大夏儿郎,该当拿起长枪,与蛮夷浴血奋战,夺回我大夏疆土。

怀信召集剩余三千人驻守沙河镇,好在走散的将士纷纷寻来,一些不愿意离开故土的男儿纷纷加入,目前已有万人规模,成立余家军。

虽与北狄蛮夷兵马悬殊巨大,但城在人在,城亡人亡,不破北狄满意收回国土,决不苟且偷生,决不归故里。

今有一事相求与长姐,余家军目前已得到上级编制,却因战事吃紧,国库空虚,余家军只能得到一些残破武器。

将士吃不饱,伤残没有草药,沙河镇百姓逃的逃,死的死,除了我们在严防死守,已人去楼空,买不到一点粮食和草药。

军医说醇韵白酒对伤口消毒有妙用,故而恳求长姐卖万斤醇韵,这笔钱算余家军所借......

怀信,亲笔!

余采薇收起信纸,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现代人,看不到战争的惨烈。

如今亲人来信,字字句句透着对家国的赤胆,随时准备捐躯,余采薇的心揪的发疼。

他曾经也不过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余家军吗?

便是冲着这三个字,余采薇也不会拒绝,何况她如今也是大夏一份子。

商,取之于民,国难,该用之于民!

平复了好一会,余采薇才起身离开家里,去酒坊找了杨大郎。

“目前我们有多少高度白酒?没有调配过的那种。”

“有两万来斤吧。”

“全部装进二十斤大坛运去官府,另外大量购买米粮,伤药,有多少要多少。”

杨大郎不理解余采薇的做为:“为什么要运去官府?还有现在购买大量米粮不合适,米价实在是太高了。”

余采薇说:“方才我收到了你小舅舅的来信。”

杨大郎眼里一亮:“小舅舅怎么样了?他还好吗?”

余采薇摇头:“信中只向我们问好,和说一些北境战事,并没有说他个人情况,只知他之前军队的将军战死,而他带领剩下的人成立了一个余家军,目前镇守在沙河镇。”

“余家军?小舅舅太厉害了,沙河镇不就是二狗子的故乡?”

余采薇点点头:“是,沙河镇目前的战事不容乐观,缺粮食,缺草药,所以你小舅舅写信回来向我借醇韵。”

杨大郎说:“那该帮忙,我这就去准备。”

余采薇又叫住了杨大郎:“你去一趟苏家,问问苏老爷手里还有没有布料和棉花,没有的话让他想办法帮忙弄,他手里是有人的,再让他帮忙安排绣娘做棉袄和棉鞋,市场的有多少买多少回来,不能让将士们挨饿受冻去打仗。”

杨大郎有些发愁:“可是我们要等入冬后手头才能宽裕,目前账面的钱买不到一个军队过冬的物资。”

这也是个问题,余采薇能想到的便是空间里的东西。

正要让杨大郎尽管去安排,钱她来想办法,就听苏清慈突然过来接口说:“我这里的两万两拿去。”

余采薇并不愿意动用儿媳妇的嫁妆,在古代做这种事情,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清慈,你好意娘心领了,钱的事情娘会想办法。”

苏清慈上前握住余采薇的手:“娘,你们方才的对话我听到了,我也是大夏儿女,怎的不能为家国出一份力?再说小舅舅成立余家军,那也是为家族争光,我不该支持他吗?你等等,我这就回去拿钱。”

余采薇还想说什么,苏清慈已经转头回家拿钱去了。

她有些无奈,也有些感动。

苏清慈回房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紫红色木盒子,苏大年给她的嫁妆全在里面了。

没有一点犹豫不舍,直接抱着木盒子找到余采薇交给了她。

余采薇说:“清慈,这笔钱算是我借的,待入冬,我手头的钱周转过来便还你。”

苏清慈真诚道:“真的不用,我除了偶尔买上几本书,也花不上什么钱,再说娘和二郎又不会饿着我,钱握在手里不会生崽。”

没出嫁之前,她还会买些胭脂水粉,绫罗绸缎,钗环珠翠。

出嫁后天天在乡下,没需要花钱地方,衣服是婆母买的,胭脂水粉婆母给的,比铺子里卖的还要好。

至于首饰头面什么的,更用不着,在乡下戴那些东西太浮夸,她现在学婆母打扮,发髻上只有一支青玉簪,看着简洁又大气。

余采薇坚定的说:“只能算是我借,我干不出动用儿媳妇嫁妆的下作事情,不答应我可不要。”

苏清慈撇嘴:“娘,你是不是没拿我当一家人?”

余采薇好笑的摸了摸她发髻:“从你嫁给二郎那一天起,我们便是一家人,在我心里,你既是儿媳妇,也是女儿。但我还是不能白拿这笔钱,女子嫁妆,那是傍身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