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2章 种植方法(1 / 2)

加入书签

李向前站在四合院的空地中央,看着那几袋不多的粮食,他心里清楚,这些仅存的食物不足以让每家每户填饱肚子,但这是他目前唯一能做的。他把袋子一一打开,露出里面寥寥无几的米粒和干瘪的玉米。他能感受到周围人们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有些是感激,有些是愧疚,更多的是一种无言的沉重。

"咱们这里就这么多粮食了,我知道大家都饿,但咱们得想办法让这些粮食撑得更久些。等到再有收成,咱们还得靠这些活下去。"李向前的声音平稳,但心里却是一片难以言表的苦涩。他知道,自己家里也没有多少存粮,分出去的这些对他而言同样是巨大的牺牲。

在人群中,一个年轻的妇女抬起头来,犹豫了一下,然后小声说道:"向前哥,这些米……这些米要是都分了,您家怎么办啊?"

李向前看着她,目光柔和中带着坚定。"我家能撑几天算几天,这院子里这么多孩子,比我们更需要这些粮食。只要大家能齐心协力,总会有办法的。咱们不能让谁家饿着肚子,尤其是孩子们。"

李向前的话让在场的人们沉默了片刻,有几个人低下了头,不敢直视他。他们心里清楚,李向前并不富裕,但他依然愿意拿出自己仅有的东西与大家分享,这让他们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和羞愧。

"李大哥,我们都听你的。咱们有多少吃多少,不能让谁家挨饿。"一个中年男人沉声说道,眼中流露出一丝决心。

李向前点点头,心里稍稍松了口气。他知道这个决定并不容易,也可能无法彻底解决问题,但至少可以暂时缓解眼下的困境。人群中有几个人开始动手帮忙分粮,每家每户拿到的一点米粒,虽然不多,但也足够熬一锅稀饭。

几天后,李向前发现,虽然暂时解决了燃眉之急,但院子里的人们显然仍然在挨饿。四合院里已经很少有人能吃上香喷喷的大米饭了,更多的只是以米汤充饥。李向前也知道,大家手里的粮食几乎都耗尽了。每当他看到那些孩子们捧着碗,一口一口小心翼翼地喝着稀薄的米汤,他的心里就像被刀割一般。

一天下午,李向前站在自己家的厨房门口,望着正在灶台前忙碌的李秀娥。灶火微弱,锅里的水开始冒出细微的气泡,米粒在水中上下翻滚,发出轻微的声响。他知道,这是他们家最后的一点大米了。李秀娥回头看了他一眼,眼中满是疲惫,却依然强打着精神。

"向前,这些米快没了,明天还不知道该怎么办呢。"李秀娥的声音低沉,她努力不让自己的声音颤抖,但那份无奈和焦虑却无处遁形。

李向前走过去,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心里酸楚难耐。他知道李秀娥心里有多么担忧,但他更知道现在不能倒下,不能让家人看到他的软弱。"没事儿,咱们再想想办法。总能撑过去的。"他说这话的时候,心里却泛起阵阵寒意。

夜晚,李向前躺在床上,望着窗外那轮冷冷的月光,思绪纷乱。饥饿的感觉像蚂蚁一样在他胃里爬来爬去,他知道,院子里的其他人恐怕也是这样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回想着以前的日子,那时候家里虽然不富裕,但至少还有大米可以吃。如今,大米几乎成了一种奢侈品,连一碗稀饭都显得难得。

李向前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他必须想出一个更长久的解决之道。可是,除了种菜、养鸡,他还能做些什么呢?他把各种可能性在脑海里一一过了一遍,但都觉得不可行。外面的粮食供应越来越少,自己能掌握的资源也越来越匮乏,真的是走到绝路了吗?

想到这里,李向前翻了个身,眼睛盯着屋顶,脑子里不停地转动着。他不能放弃,不管多难,他都得找到出路。他想到,或许可以尝试更精细的种植方法,或者去试试联系那些离得更远的乡下,看能不能搞到点粮食。他知道这些想法未必能立刻见效,但总比坐以待毙强。

第二天一早,李向前便起了个大早,准备去远一些的地方碰碰运气。他知道,这样做有一定的风险,但他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他决定先去找几个老朋友,看看有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临出门前,他看了看家里的灶台,李秀娥正在煮最后的一点米汤,锅里的米粒已经少得几乎看不见了。

"秀娥,我出去一趟,看看能不能弄到点吃的回来。"李向前在门口停了停,心中满是沉重的压力。

李秀娥抬头看了他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担忧,但她没有阻拦,只是点了点头。"向前,你小心点。"

李向前点点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苦笑走出门去。他知道,家里的米几乎已经见底,必须尽快找到新的粮食来源,不然,整个四合院可能都撑不过去。

他走在外面,秋风吹过,带来了一丝寒意。街道上行人稀少,大家的脸上都带着疲惫和饥饿的影子。李向前心里清楚,四合院的困境并不是个例,而是整个社区的缩影。饥饿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家庭,每个人都在为生存而挣扎。

他走到了城边,寻找着那些可能还存有粮食的地方。每一步都走得沉重,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停下来。即使前方是一片黑暗,他也必须继续前行,为了家人,为了四合院,为了那些眼巴巴望着他的小孩子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