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失败原因(1 / 2)
孙院士根本来不及等台上的人把那点研究内容说完,直接把手里的资料猛地拍在了桌上。
他想不通,发动机这么重要的东西,居然在临近发射的前几天,被查出问题了!
这么多天了,这些人都是废物吗?一个个心思都不在这个研究上,一天天就想着抢功劳评职称,结果捅出一个这么大的篓子!
高院士就坐在他旁边,孙院士一拍桌子第一个吓到的就是他,然后全场安静下来,台上的研究员一脸懵逼不知道怎么了。
“老孙啊,这是怎么了,开会还是要注意一点纪律的,”高院士被吓到了不太开心,阴阳怪气之后指着台上的研究员,“你继续……”
“还继续!继续下去火箭都要发射失败了!”孙院士被气到了,如果是在其他地方出现问题他都不会这么生气,这可是最核心部分的发动机啊!怎么敢出这么大的问题的啊!
国家给的经费不是这样用来浪费的,这么多人的心血和努力不是这样用来辜负的!
会场一片哗然,大家听着孙院士这句从话筒里传出来的清清楚楚的话,纷纷讨论着原因。
“老孙,话可不能这么说,你把大家的心血都当什么了。”高院士绝对是第一个反对这句话的,这句话要是真的,第一个就是在打他的脸啊!
“你不要在这里跟我扯东扯西,这件事你脱不了干系!”孙院士早就看不惯他这种官僚主义了,直接挂了脸,然后示意秦词跟他走上台。
高院士听了他的话,一下子就站起来,指着孙院士想骂点什么,但是又卡住了,一时半会气得脖子都粗了。
秦词瞬间懂了孙老师要干啥,把人家研究员的电脑插件拔掉,迅速的把重点内容截出来做了个简单的ppt,然后把自己电脑连上大屏幕,示意孙老师可以开始了。
孙院士气得说不出话,看着旁边还呆愣杵在原地的研究员,从来没这么冒火过,指着大屏幕看着他说,“来!你自己看看到底问题出在哪了!”
研究员还没从震惊里缓过来,听到指令就回头过去看大屏幕,但是根本看不进去,他就是上来帮他们小组做个汇报啊。。他都不算一线研究人员。。
看着人家半晌没回应,孙院士挥了挥手让他下去,然后看着秦词说,“你来。”
他实在是气得不想跟这些人讲话,又为了给秦词撑腰,站在上面没下去,还把结构设计和材料学的两个小组喊上来了。
一下子又得到新工作的秦词,走过去拍了拍自己老师生气的后背,然后拿起话筒开始给大家解释原因。
“涡轮泵是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它通过高速转动给来自贮箱的液氢和液氧增压,继而供应到推力室,使之混合燃烧,产生巨大推力托起火箭飞行。”秦词先从发动机的原理开始讲起。
“涡轮泵在极端的工作条件下,即在最高900开尔文温度(约62685摄氏度)的热环境和极其复杂的力学环境下,以每分钟近2万转(约每秒333转)的速度转动,这样的工作环境对材料和设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又讲到了yf-77的极限条件。
其实讲到这的时候,部分内行人已经结合ppt明白了为什么孙院士会发这么大的火。
高院士虽然官僚,但是也不是饭桶,听到这已经明白了自己是真的管理失误了,工作出现了重大失误,垂头丧气的。
秦词放在ppt上的她之前对于结构设计和材料学的两个汇报总结内容。
第一部分的结构设计指出来了这次“长征五号”的外壳设计其实主打一个“薄”。
第二部分的材料学报告指出这次的火箭材料有效载荷中间是存在蜂窝空挡的。
也就是说,yf-77发动机一旦开始运作,内部就会产生高温,原本的蜂窝空档一是为了节约材料,而是为了构成有效载荷分离面,结果这一下子就给了高温提供了很好的燃烧环境。
(就相当于,蜂窝煤
这第一个影响的就是有效载荷支架,它的作用是将有效载荷固定在火箭上,并在火箭发射和飞行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撑和保护。
有效载荷支架的设计和功能非常关键,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有效载荷能否安全、准确地被送入预定轨道。
在某些情况下,有效载荷支架还可能需要提供热控制功能,以保持有效载荷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在火箭穿越大气层时,有效载荷支架还可能需要为有效载荷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以抵御高速飞行时产生的热和压力。
人家本来的作用是为了保护火箭,抵御高温环境的,结果你一开始就从内部把人家烧掉了。
火箭还怎么抵御高速飞行产生的热和压力?
这还不失败,那只能说“长征五号遥二”运气好。
但是火箭发射不是靠运气能成功的。
台上的两个小组对秦词的解释表示肯定,作为先手研究小组,他们的实验报告和数据是早在发动机研究前就已经送到人家小组手里了。
这时候发动机出现问题,那只能表明人家小组内部根本就没有去认真对待他们的研究成果,所以才会出现这样致命的错误。
一时半会台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