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裁军压力(1 / 2)
因为时间有限,所以顾祝同只粗略翻看了李向龙带来的资料。 只是,这也足够让他认识到,中国海军的装备确实严重过剩,即便在战争时期都是绰绰有余,在战后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要知道,海军是典型的技术类军种,武器装备的技术含量非常高。 这就意味着,即便在和平时期,维护与保养海军装备都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耗费大量资源与资金。 在战时,这个问题还不算突出,毕竟海军获得了足够多的经费。 问题是,在和平时期,军费开支肯定会大幅度降低,海军所能获得的经费非常有限,也就无法维持庞大的装备规模。 当然,在和平时期,也不需要维持一支战争时期的舰队。 比如,到一九四八年底,中国海军装备的舰队航母已经多达四十四艘,虽然大部分航母建造工程已经取消,但是依然有四艘最新式的大型航母正在建造,因此航母的总量达到了惊人的四十八艘。在和平时期,中国海军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的航母,即便按照全球存在、全球控制的标准,最多只需要二十四艘舰队航母。如果考虑到航母本身战斗力的提高,特别是大型航母的出现,那么航母数量还可以进一步减少。这样一来,就需要在战争结束的时候,让数十艘舰队航母退役。 这下,问题出来了。 处理退役的航母,也需要花钱,而且花费不会少到哪里去。 虽然按照海军的一惯手段,退役战舰都将被当做废钢铁处理掉,也就是可以卖给专门的拆船厂,但是在此之前,必须清理掉航母上的敏感设备。以及各类武器,此外还得做一些必要的报废处理,而这需要很多资金。 除了航母,其他战舰也都严重过剩。 五艘战列舰就不用多说了,这五艘战舰的舰体已经严重老化,进行延寿改装的成本将非常高昂,且提升的战斗力非常有限。更重要的是。这种以巨炮为主的战舰,在战后的海洋战场上根本没有生存空间。 要知道。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研制出了巡航导弹。 虽然在大战中,德军的巡航导弹都用来攻击地面目标,而且误差非常大,往往会落在离目标几公里外的地方,但是技术进步的速度非常快,已经有一些军人认识到,这种新式武器将成为战舰的克星。在一九四八年底的时候。中国陆军就在美国内华达州的一处军事基地里找到了几枚巡航导弹的样品。虽然这些导弹都只有弹体,还没有安装制导系统,但是有一枚导弹安装了战斗部,而且是用来对付大型战舰的半穿甲战斗部,因此有理由相信,美军已经在着手研制反舰巡航导弹了。 事实上,中**方也有类似的武器研制项目,只是进度非常缓慢。 除了巡航导弹之外,性能更加强大的喷气式战斗机也对战列舰构成了严重威胁。这种速度在每小时八百公里、甚至是接近一千公里的战斗机,能够轻而易举的突破现有的以高射炮为主的防空网。把炸弹投到战舰上。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未来的海洋战场上,巨炮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了。 事实上,在这场大战中,中国海军消耗掉的大口径炮弹中,有百分之九十是用于打击地面目标,即战列舰的主要任务是支援地面部队作战。而不是与敌人争夺制海权,甚至很少参与制海作战行动。 显然,这五艘战列舰都得做退役处理。 此外。还有三艘大型巡洋舰。 虽然除了“柏林”号之外,另外两艘大型巡洋舰的舰龄都不到十年。状况良好,但是中国海军养不起这么大的战舰,而且与战列舰一样,大型巡洋舰也存在战斗力缺乏的问题,即便是其著称的防空能力,在未来海战中也未必能够发挥作用。 也就是说,三艘大型巡洋舰也得退役。 至于防空巡洋舰,虽然在未来的海洋战场上有一席之地,特别是在一九四三年之后建造的两种防空巡洋舰,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今后的改进需要,所以留下了很大的改进空间,但是中国海军总共有八十多艘防空巡洋舰,其数量远远超过了实际需求量,必然会有一部分得在战后做退役处理。 轻巡洋舰与驱逐舰,都存在数量严重偏多的问题,也都得让部分做退役处理。 按照李向龙的估计,战后,中国海军最多只需要保留三分之一的现役战舰,其余的都得处理掉。 当然,这并不等于中国海军只需要这么多舰艇。 按照顾祝同的估计,要想保持全球存在,而且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处海洋里都拥有足够明显的优势,中国海军的规模必须保持在战时的一半以上。也就是说,如果处理掉了三分之二的战舰,那就还得建造一些新式战舰。 事实上,这也正是李向龙建议削减三分之二战舰的原因。 这就是,只有削减掉足够多的老式战舰,才能降低维护这些战舰的开支,也才有足够的资金来建造新式战舰。 当时,中国海军有三种新式战舰的设计方案正等待海军司令部批准。 一种是标准排水量接近五万吨的大型航母,另外一种是标准排水量在一万吨左右的新式防空巡洋舰,最后一种是标准排水量为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