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七章 主动与被动(1 / 2)

加入书签

两点半,特混舰队转向到二百三十度,向西南航行,航速依然是十二节。
这是冯承乾在衡量了整个战局,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
虽然〖日〗本联合舰队在天黑后就全速向西航行的可能行微乎其微,以当时的情况,冯承乾甚至可以直接否决掉,因为〖日〗本海军的十艘主力舰都没有夜战能力,而〖中〗国海军的六艘主力舰都有夜战经历,但是再小
的可能都不能排除,特别是在〖日〗本海军认为吃定了〖中〗国海军的情况下,绝对不能排除联合舰队采取冒险战术的可能性。如此一来,冯承乾首先就得考虑避免在天亮前与联合舰队遭遇。
如果继续向西航行,就得把航速提高到十六节以上。
这下,问题出来了。
在凌晨两点,特混舰队离江苏海岸线也就不到两百公里。如果以十六节的速度航行五个多小时,那么到天亮的时候,舰队就进入了危险的近海海域,包括航母在内的七艘大型战舰的航行与机动都将受到限制。
别忘了,在黄海西部,是黄河、淮河等多条河流冲积数百万年形成的浅滩。
显然,继续向西航行,没有多少好处。
此外,冯承乾还得考虑另外一种可能性。这就是,如果〖日〗本联合舰队没有在天黑后,而是在十一日凌晨,收到了间谍船的电报之后再加速追击,那么特混舰队加速西行,到天亮的时候,与〖日〗本联合舰队的距离将超过两百公里。当然,还有第三种可能,即〖日〗本联合舰队根本没有追过来,而是留在大隅海峡附近,其主要任务不是与特混舰队决战,而是阻止特混舰队靠近朝鲜半岛,那么特混舰队加速西行,到天亮的时候,与〖日〗本联合舰队的距离将超过八百、甚至一千公里。
显然,后者超过了舰载战斗机的作战半径。
至于前者,也会限制舰载战斗机的作战能力。
冯承乾非常清楚,与〖日〗本联合舰队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是取胜的关键。
这个“适当”就是一百十五公里到两百公里之间。在这个距离上,特混舰队可以非常轻易的摆脱联合舰队,并且使舰载战斗机的作战效能达到最高,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航空兵的优势。
为此,舰队要么南下,要么北上。
冯承乾没有选择北上,原因有两个。一是北面是山东半岛,而且深入黄海,对舰队的机动范围有很大的限制。二是〖日〗本联合舰队的作战目的还不明确,如果其主要任务是击败特混舰队夺取制海权,并且没有获得可靠情报,那么〖日〗本联合舰队就很有可能杀向胶州湾,逼迫特混舰队决战,因此北上有可能与联合舰队遭遇。
南下,正好能够避开这个问题。
此外,转为向西南航行,除了能够避免在夜间与联合舰队遭遇,还有一个好处,这就是在天亮之前,特混舰队就能向东航行,然后出动第一波侦察机,争取在十一日白天找到联合舰队。
当然,必须把握好转向时机,以及派遣侦察机的时间。
虽然冯承乾算不上是货真价实的海军军人,至少他在来到这个时代之前,对海军就是一知半解,而在来到这个时代之后,他对海军的了解也不够深入,但是在这个时期,恐怕没有人比冯承乾更清楚海军航空作战战术。
在以航母为核心的航空作战中,先敌发现与先敌进攻尤为重要。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在隐蔽自身的前提下,尽最大的努力找到敌人,然后在敌人之前发动进攻。
可以说,航母把海军的进攻传统发挥到了极限。
正是如此,在考虑避免与联合舰队在夜间遭遇的同时,冯承乾必须想到十一日白天的作战行动。
显然,先向西南、再转为每东航行是最佳选择。
五个小时后,天色放亮,第一批侦察机陆续升空。
这次,冯承乾除了让十架“福克”式战斗机执行侦察任务之外,还派出了八架“海鸥”式攻击机,只留下了十六架“海鸥”。因为已经有非常确切的消息,〖日〗本海军的“凤翔”号没有离开〖日〗本内海,所以在考虑打击〖日〗本联合舰队的时候,冯承乾暂时不用考虑为攻击机提供掩护。
说白了,〖日〗本联合舰队上空根本没有负责防空的战斗机。
即便〖日〗本联合舰队留在本土附近,受陆海军指挥体系、以及通信条件限制,〖日〗本也不大可能动用部署在陆地上的战斗机为联合舰队提供防空掩护。更何况,〖日〗本海军根本就没有防空意识。
如此一来,自然没有必要安排战斗机掩护轰炸机。
也许,娄十六架“海呜。组成的攻击群无法击沉、其至难以重创几艘主力舰,可是肯定能够收到巨大的效果。别的不说,如果能够炸伤一艘联合舰队的主力舰,就能对〖日〗本海军的士气与信心产生毁灭性的打击,让联合舰队变得畏首畏尾,甚至惧怕来自空中的威胁而返回海军基地。
一支不敢出港作战的舰队,对掌握制海权没有任何贡献。
当然,如果能够重创、或者是击沉几艘联合舰队的主力舰,那就再好不过了。
显然,冯承乾压根就没有想过与联合舰队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