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摩洛哥危机(2 / 2)
洛哥享有绝对平等的地位。同一天,帝国首相卡普里维向《马德里条约》的缔约国发出建议,把落寞个问题拿到国际会议上讨论。随后,卡普里维再次向法国发出最后通牒。 对德法来说,这是一场比拼意志力的扳手腕比赛。 谁能坚持到最后呢? 进入四月,帝国的战争动员工作并未减缓,动员范围从常备军扩大到了预备役,在西线集结的部队也增加到了七十五个师。只是在这些部队中,只有不到五十个师满员,另外二十多个师的状况并不理想。 法国的情况更加糟糕。 到了四月,法国动员的部队还不到五十个师,只有三十个师满员,集结在德法边境线上的法军不到四十万人。 真要打起来,就算德意志第二帝国占不到便宜,法国也将大败亏输。 更重要的是,拖得越久,对法国越是不利。 原因很简单,最多只需要两个月,德意志第二帝国就能完成战争准备,到时候集结在西线的德军将超过一百二十万,而法国到这个时候最多能动员八十万,其他备战工作要到七月底才能完成。如果摩洛哥危机无法通过外交途径得到解决,那么德意志第二帝国很有可能在六月中旬动手。 法国有退路吗? 短期之内,英国肯定指望不上。即便英国为了埃及的利益,站在法国身后,可是英国绝不会冒险卷入欧陆战争。原因很简单,英国的经济状况很不理想,国会与民众不会允许内阁卷入德法战争。 至于俄国,更加指望不上。 虽然俄国有一支规模庞大的陆军,还有世界第二的海军,但是在欧陆战场上,俄国没有多少优势可言。比如,俄国海军分成了三支舰队,能够用于对德战争的波罗的海舰队不足以牵制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即便在陆地上,受糟糕的交通基础设施限制,俄国也很难有所作为。 从军事上讲,如果战争在六月中旬爆发,年底之前法国别想获得英国与俄国的支援。 关键在于,法国能够单独支撑半年吗? 显然,不管是法国的政治家、还是法国的军人,都没有这样的信心。色当会战才过去三十二年,大部分法军高级将领都有刻骨铭心的经历,也就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观点,即法国没有能力单独击败德意志第二帝国。 打不过,那就只有谈了。 五月底,法国陆军总参谋部向政府提交了一份报告,明确提到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首先完成战争准备,并且首先发动战争,法国将在半年之内战败,因此在英国没有明确表示将出兵支持的情况下,最好的选择是通过外交谈判解决问题,而不是一意孤行的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开战。 连军人都有这样的观点,政治家的想法就可想而知了。 六月四日,法国内阁召开紧急会议,在众多部长坚持以谈判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态度强硬的外长德尔卡塞提出辞职。 两天后,德尔卡塞正式辞职,由总理鲁维埃兼任外长。 随后,鲁维埃就向德意志第二帝国首相卡普里维提出,法国愿意通过真诚的谈判解决摩洛哥问题。 事实上,到这个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没有完成战争准备。 即便再过十天,到六月二十日,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无法完成战争准备。原因是,帝国的铁路系统并不完善,虽然大部分部队已经到达西线,但是送往前线的物资极为有限,最快也要到八月底才能囤积足够的物资。 既然法国愿意谈判,卡普里维自然不会拒绝。 为了表达诚意,德皇在六月十一日给冯承乾发了一封电报,让他率领进入北海的帝国舰队返回威廉港。 七月七日,经过将近一个月的紧张谈判,由英、俄出面调解,德法同意召开《马德里条约》缔约国会议。 到此,摩洛哥危机才算平息下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