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以质为本(2 / 2)
国绝对不是英国的对手,因为英国只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而德意志第二帝国不但需要海军、还需要一支更加强大的陆军。更重要的是,英国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拥有的资源比德意志第二帝国多得多,有更多的本钱进行造舰比赛。 要想在海军军备竞赛中击败英国,就得重视质量,即战舰的性能。 所幸的是,这正是冯承乾的强项。 年底,冯承乾向腓特烈三世递交了修改后的海军发展规划书,随后三年仍然以每年一艘的速度建造主力舰。不同的是,冯承乾大幅度提高了科研经费,仅在一八九三年就多达一百八十万帝国马克。 审议的时候,冯承乾的海军预算规划遭到了俾斯麦的坚决反对。 在俾斯麦看来,没有必要花这么多的钱去搞科研,因为那是企业自己的事,与帝国政府没有多少关系。 冯承乾没有退让,而是直接提出了辞职。 如果俾斯麦不批准他提交的海军预算报告,他就向德皇提出辞职。 俾斯麦是聪明人,知道冯承乾与德皇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德皇已经对这位年近八十的宰相非常不耐烦了。如果为了海军预算这件事,迫使德皇在海军战争大臣与宰相之间做出选择,即便留下的是俾斯麦,也无法保证数年之后德皇不会换掉宰相,重新重用下课的海军战争大臣。 再说了,这只是一百八十万帝国马克而已。 最终,俾斯麦做出让步,批准了冯承乾提交的海军预算。 德意志第二帝国在一八九三年建造的主力舰被命名为“卡尔亲王”号,也被称为“血亲王”号。 这是一艘典型的主力舰。 冯承乾没再走极端,毕竟前三艘主力舰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没有一艘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力舰。 虽然德皇非常信任他,但是管理海军军费的皇储提出了异议。 “卡尔亲王”号的标准排水量只有一万四千吨,配备四座双联装三百毫米炮塔。为了便于锅炉舱与机舱布局,其中B炮塔位于一号与二号烟囱之间、C炮塔位于二号与三号烟囱之间。作为一艘火力、防护与速度较为均衡的主力舰,“卡尔亲王”号的最大航速只能达到十八节,与同期主力舰持平,主装甲带的厚度为二百八十毫米,略高于英国皇家海军的同期主力舰。 大概是各项性能过于平庸,“卡尔亲王”号没有引起英国皇家海军的重视。 不受英国皇家海军重视,应该是好事。 严格说来,“卡尔亲王”号已经非常接近于后来的“无畏舰”,即现代战列舰,只是很多技术依然落后。比如,由克虏伯公司研制的四十五倍径三百毫米舰炮还没问世,所以采用的依然是短身管火炮,穿甲能力极为有限。又比如,蒸汽轮机还在研制之中,也就只能采用三胀往复式蒸汽机。 这些,冯承乾都考虑到了,也融合到了“卡尔亲王”号的设计之中。 最明显的,就是“卡尔亲王”号的干舷高达六点四米,因此在技术取得突破之后,可以通过大规模现代化改造提升作战能力。按照冯承乾估计,配备长身管火炮、燃油锅炉与蒸汽轮机之后,“卡尔亲王”号足以与“无畏”舰一拼高下,成为真正的战列舰,在全面战争中派上用场。 在建成二十年后,“卡尔亲王”号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艘战舰,也是帝国海军在一八九五年之前建造的七艘主力舰中,唯一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正规海战的主力舰。 只是,建造“卡尔亲王”号并非帝国海军在一八九三年的主要工作。 对冯承乾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花掉一百八十万帝国马克的科研经费,而且得花在最值得花的地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