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2章 传檄(二)(2 / 2)

加入书签

打仗,还很不幸地遇到闯军横插一手,结果自然是大败亏输。

历史上,没有闯军插手,张国维倒是顺利镇压了李青山起义。

恰好当时崇祯杀了陈新甲,便将张国维当做救命稻草抓住,召其入京为兵部尚书。

虽然张国维肯定比那些自私自利之辈要强些,但毕竟军略差,结果当年冬季便遭遇清虏入寇。

在崇祯十五年、十六年的环境下,别说张国维军略分值不及格,即便是有个八九十分,也未必能挡住清虏。

等清虏抢掠一大波撤回关外,崇祯大怒之下差点把张国维也给杀了。

幸亏朝中不少人求情,崇祯又念及张国维是难得的水利能臣、内政人才,这才饶其一命,让他到江南去治河、练兵、督办粮饷。

反倒是让张国维逃过甲申之难。

后来张国维先是协助鲁王监国抗清,失利,在家乡东阳投水而死。

这一时空,因为李自成打山东打了一半,忽然脑抽要拔掉开封这颗钉子,张国维及山东明军获得了喘息之机。

目前,张国维仍率领麾下刘泽清、杨御蕃等明军,据守沂水一线。

如兖州最东南的沂州、郯城、峄县,淮安府的海州、赣榆,青州大部、登莱二府、济南小部,仍在明军手中。

崋军、闯军、明军三者在后世苏鲁豫交界隐约形成一种微妙的平衡。

但谁也说不准,李自成拿下开封后,会不会趁着崋军在江北兵力空虚南下。

所以调彭有义第二师回江北很有必要。

至于张国维,刘升给胜捷卫和讯风卫的命令是:若不能劝降,绑也要绑过来!

···

一封好的檄文,可抵数万大军。

因此刘升给了钱谦益三天时间来拟写这封重要檄文。

钱谦益很聪明,担心写的檄文不符合刘升要求,便先花费一天时间弄了个草稿,来请刘升指教。

刘升本人的古文水平也就后世高中生水准,最多因为看了不少历史类网络小说,理解能力略高些许。

钱谦益这篇檄文草稿骈散并用,读起来很有气势——自古檄文大多都是骈文,主要就是因为骈文有气势。

但刘升却看得直皱眉。

钱谦益一直偷偷注意着刘升神情,见刘升皱眉,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儿。

很快,刘升看完,道:“此文乍看尚可,却有三处孤甚不满意。

其一,生僻词和典故太多,虽骈散得宜,却不够通俗易懂。

牧斋先生须知,这篇檄文不仅要给那些官绅士人看,还会让人年给平民百姓听,所以必须要通俗易懂。

其二,孤看你这文中将大明江山之败坏、民不聊生大多归咎于朱明宗室以及那些无能且贪赃枉法的官吏,是否太片面了?

大明腐朽败坏至此,首先是制度出了问题,这一点不论是明太祖朱元璋还是历代明帝、辅臣,皆有一定责任。

另外,败坏大明制度、蛀蚀大明根基的不止是朱明宗室、贪官污吏,还包括广大士绅地主!”

听到这话,钱谦益悚然一惊,扑通一声贵在了地上。

刘升见了无语,问:“跪什么?我崋部礼仪牧斋先生莫非还不清楚?”

钱谦益想到刘升刚才的话,不得不硬着头皮道:“大王,若在檄文中抨击广大士绅地主,恐怕此文不仅不能令各地传檄而定,反而会激起反抗,还请大王三思!”

刘升微微默然。

他倒不怕士绅地主阶级反抗,关键这篇檄文就是要减少反抗的,如果发出去反而激起反抗,还不如不发。

他倒也听劝,想了想道:“士绅地主之害可以少写,但不能不提——此涉及我崋部立国之根本,牧斋先生可明白了?”

钱谦益进谏一次已经用完了勇气,见刘升退了一步,自然不敢多说,应道:“臣明白。”

刘升又道:“其实大明败坏如此之快,崇祯之昏庸无能、反复无担当、多疑好杀也占相当部分原因,这点也要写明。

最后一点不满,就是你这篇檄文气势还不够足。

牧斋先生当明白,我崋部革鼎,乃顺天应民、大利天下之举,当理直气壮,如滔滔巨浪、滚滚车轮、巍峨山岳,令人觉得势不可挡!可记住了?”

钱谦益听了心中一凛,忙作揖道,“臣谨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