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1章 下襄阳!谋定国!(2 / 2)

加入书签

督师行辕确实囤积了不少钱粮、兵甲。

计有粮草32万石,白银75万两。

这里的粮草,既有粮食又有马骡食用的草料、豆料,其实并不算多。

至于银子,能有75万两已经算是不错了。

杨嗣昌作为五省总督,虽然能从五省抽调钱粮用于平寇,但并非是将五省一年所得钱粮都运来,而是每月运来一部分。

同时又有一部分运出去,分发给各路明军。

所以,刘升对抄缴的钱粮数目还是比较满意的。

让刘升颇感惊喜的,则是行辕所囤积的兵甲。

计有:布面甲五千套!札甲、锁子甲各三百套!

腰刀三千把,藤牌三千副,弓两千,箭五万支!

另有长枪、长矛各五千杆,狼铣、镗钯等杂类冷兵器一千到三千不等。

另有西洋鸟铳一千杆!

为什么加个“西洋”前缀?

因为代表着一千杆鸟铳是明王朝从西洋人手中购买的,质量要比大明自己造的更有保证,基本都可以使用。

此外还有大小口径的虎蹲炮三百多门,三眼铳等大明自造火器数千把。

又有硫磺两百石,木炭三百石,硝石一千五百石!

成品颗粒黑火药也有三百石!

相比督师行辕的缴获,义军从府衙、县衙各仓库抄缴的物资就少多了。

府衙各仓库共计有粮食三千七百石,白银七万五千两。

县衙仓库计有粮食八百石,白银近三千多两。

至于兵甲,不知是因督师行辕在此,还是别的原因,府、县仓库中的兵甲都只有几十副,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听三人汇报完,刘升便道:“征募一些青壮百姓过来,连夜将府县仓库的钱粮、兵甲等物资都搬到督师行辕来,方便统一看管。

记住,青壮百姓要从城中各街坊都征募一些,干完活每人发给一两银子。”

听了这话,三名军政员都眼睛一亮。

胜捷营军政员柳玉树道:“大帅是想以此举在襄阳城中尽快树立我义军威信?”

刘升笑道:“说树立威信也可,说收买百姓也可,反正就是那个意思。时间紧急,咱们只能采取这种功利的法子了。”

“学生明白。”

三人退下去后,胜捷营指挥黄杰又来汇报任务。

白天里,他带着三百胜捷营亲卫交接西城门把守任务后,便奉命监看襄王府。

向刘升行礼之后,黄杰道:“襄王府似乎护卫不少,防守也还行。俺们若是今晚便攻进去,怕是难以迅速控制局面。”

不能控制局面,最怕遭遇的就是有人纵火。

襄王府的钱粮等已经是义军囊中之物,若是被人一把火烧了些,可就太亏了。

于是刘升道:“那便等明日再取襄王府,最好能让襄王老实投降。”

刘升不是明末之人,手下也不是刚聚集起来的饥民,不需要靠杀朱明藩王来宣泄义军怨愤。

当然,若是遇到那种恶名昭著的藩王,他肯定会一刀砍了。

不过襄王一脉一直都没什么存在感。

这一代襄王也是如此,即没听说如何害民,也没听说做了什么好事。

究竟要如何处置,就得看明日那朱翊铭的表现了。

黄杰离开后,刘升记挂着历史上李定国伪装成官军信差进入襄阳城的事,便派人将沈万登叫了过来。

沈万登行礼后,问:“大帅有何吩咐?”

刘升道“明日你带着骁骑营亲卫还是得辛苦一下,继续注意西郊至尹集这条官道上的情况。

可以提前设伏——若是遇到官军信差,尽量将其活捉。记住了吗?”

沈万登听了颇为不解,但见刘升没解释的意思,便抱拳应道:“末将谨记!”

···

“驾!”

张定国带着十六名亲随,驾马疾驰。

早上与张献忠所领大军分开不到一个时辰,他们便跑了五十里地。

过了尹集后,张定国稍减马速,对亲随们嘱咐道:“很快就到襄阳城了,一个个都给我打起精神来,记住之前咱们对好的说辞,别露了马脚!”

亲随们纷纷点头应是。

张定国见亲随们脸都绷着,又一笑道:“也不必紧张,咱们可是令牌、文书具备,又穿着官军的衣服,便当自己真是官军就行了。”

众亲随闻言都笑起来,放松了些。

张定国这才驾马,继续赶路。

经过一片树林时,他莫名有种不好的感觉,正要勒马停下,便见马前忽然拉起一条绊马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