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会师关羽,叔侄重逢(2 / 3)
叔至这等勇将,尚且浴血负伤,敌军必然极为众多,此战战果不小吧?不知斩获、俘虏各有多少?”
诸葛瑾脸色一变:“阿亮!先让叔至养伤才是,这些小事,何必现在问!”
没想到,陈到脸上的萎靡之色,却随着诸葛亮这句提问,顿时就扫去了数分。
甚至不顾左臂被划了一道刀口,依然用力一拱手,精神抖擞回答:“我军射杀了敌军主将,好像又是笮融的一个兄弟!斩获……”
然后又吧啦吧啦补充了一堆数字。
诸葛瑾惊疑地看着陈到,许久才反应过来,自己21世纪养成的人文关怀,在这个时代根本就不适用。
人家根本不在乎你压榨他,人家在乎的是你赏罚分明。
诸葛瑾不由抚了一下额头,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多少还有时代的鸿沟:“还是阿亮见事明白。叔至,是我不辨轻重缓急了,我明日便修书,建议征南将军升你为都尉。你且安心歇息,其余赏赐明日再议。”
诸葛瑾此前给甘宁封官,是直接口头承诺的,程序比陈到要简单的多。
因为甘宁是看在诸葛亮的面子上,以朋友身份来助拳,当时也只表态了先帮诸葛家,捞功升官,还没说要投奔刘备。
陈到的情况却截然不同,他是诸葛瑾从刘备处借兵借来救叔的,救完叔父后,当然要把部队还回去。所以诸葛瑾只能是对刘备陈述陈到的功勋,建议刘备采纳。
陈到听了诸葛瑾这番认可,才算是神清气爽,回去休息了。
诸葛瑾内心不由感慨,而诸葛亮等众人散去,才轻轻建议:
“大哥,你从小便谦退克己,无欲无求,两三年不见,还多了些恻隐仁心。
但治军用人,可不能以己度人。你不在乎的,别人未必不在乎。你在乎的,别人未必也在乎。
叔至这些天,被兴霸屡立奇功所激,一直憋着一口气,伱难道没看出来么?连我都看出来了。
血性勇将,多半有争功好胜之念。这未必是贪婪于功名利禄、金银赏赐,只是想证明自己罢了。”
诸葛瑾心中警觉,诚恳点头叹道:
“确实,我还是不懂武将的欲求心境,这方面始终没有设身处地想过。
阿亮,这点我不如你。可喜可贺,才带兵十日,你已经有一个点超越我了。”
……
陈到因为受了点小伤,诸葛瑾次日倒是没好意思开口、调他去永修县换防关羽。
最后,还是诸葛亮看得清情况,他注意到陈到的伤其实挺轻微,主要是失了些血,加上体力透支。
至于那两条伤口,实在是很浅,估计几天就能愈合。
所以诸葛亮主动找到陈到,告诉他说“他如今受伤,如果留在柴桑,许久也不会被大哥调去执行作战任务,也就没有机会立功。
若是能去永修县换防关校尉,承担重任,那么只要守住永修城池,便是一件大功。将来如果我军能找到机会野战彻底击溃笮融,这封堵笮融侧翼的功劳,起码也能占两三成。”
陈到听了后,主动去找诸葛瑾请命,表示自己养伤期间,不想再参加野战,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守城的时候也能养伤,便请求诸葛瑾派他去永修。
诸葛瑾见他确实无碍,才把陈横部一千余人拨给他,让他带去永修换防关羽。而关羽届时会带着他那两千丹阳兵回来,到柴桑跟主力会师。
至于诸葛玄原本的千余民兵,也留在永修县、西安县等地,交给陈到指挥,也便于用那些本地兵制约陈横的新降军,以免闹出乱子。
反正守城不需要精兵,野战才需要。
陈到领命后,当天便带着部队坐船赶路,前往永修——与被迫放弃了彭蠡泽制湖权、以至于调度部队都不得不走陆路的笮家军不同,
汉军因为有甘宁的存在,可以大模大样走彭蠡泽,再走修水河行军。
哪怕修水河注入彭蠡泽的河口,就在海昏县城外一两里地,甘宁这个“运兵船队队长”都不带怕的。
水路比陆路方便得多,不用翻越庐山,夜里也能让士兵们一边睡觉一边行船。所以短短一天半之后,就抵达了永修县。
陈到和关羽、诸葛玄略作交割,随后关羽就带着两千丹阳兵,坐船换防回柴桑,与主力合兵一处,以便练兵和将来的决战。
……
关羽、诸葛玄一行,最终在腊月二十九,也就是除夕前一天,总算赶到柴桑。
诸葛瑾和他的全部弟妹,当然会提前来柴桑东水门外的码头迎接。
叔父毕竟在钱财上接济了他家六七年,而对于诸葛瑾以外的其他兄弟,更是有两年的直接抚养之恩。
诸葛全家都非常恭敬,船还没停稳,就在栈桥上拱手侍立。
终于,随着跳板搭好,为首那艘船上,率先下来甘宁,然后他亲手护持,引一个三十五六岁的高瘦美髯中年男下船,正是诸葛玄。
诸葛亮等人自然是一眼就认出来了,诸葛瑾则是稍稍犹豫适应了一下,搜索了记忆,看阿亮都上前了,他才敢确定:
“小侄拜见叔父。”
诸葛玄目光似是有些茫然,扫过诸葛瑾,又扫过诸葛亮,静静停顿了数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