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8章 隔岸观火(1 / 2)

加入书签

却说审配尚未抵达青州,曹操便命夏侯渊、王凌自并州攻取幽州,自己却是亲率大军出河内而取东郡。

曹操一旦夺取东郡,就能北渡黄河直取邺城。

与此同时,蛰伏南阳许久的刘备,终于也坐不住了,命令关羽领兵北上攻打颍川。

东郡与颍川本就饱受战火,再加上此前境内大多百姓又被曹操迁入关中,也就导致了这两地人烟稀少,守备力量也非常薄弱。

哪怕袁绍后来迁徙了一些流民进驻二地,也未能改变太多。

再加上袁绍驾崩,更使得身处边境的两地人心惶惶,曹操、关羽二人所到之处几乎没有遇到像样抵抗,陈留、颍川二地很快就易主。

反倒是自并州攻打幽州的夏侯渊,遇到了很大麻烦。

幽州刺史袁熙作为袁绍次子,虽无夺嫡之心,可论沉稳反而要远在袁谭、袁尚之上。

他收到袁尚的诏书以后,正犹豫是否要返回邺城,就听到了密探送来的消息,言并州曹军有所异动。

袁熙不敢怠慢,一面上表请求暂缓回京,一面开始整顿兵马。

自袁绍击败公孙瓒以后,由于荀攸的出现改变了历史,因此这个时空袁氏对于幽州的掌控力度要远远超过原本的历史。

再加上袁熙在此经营多年,也算得上是根基深厚。

而且自从公孙瓒败亡以后,袁绍也通过联姻的手段与乌桓等北方异族交好,这也就导致了幽州已经多年没有历经战事,各方面的发展也都开始蒸蒸日上,实力斐然。

夏侯渊固然骁勇,奈何袁熙亲自坐镇前线,命令各部将士不予出战,死守城池。

夏侯渊与匈奴骑兵久久不能破城。

被三路兵马联合攻击,袁尚大惊失色,急召逢纪、钟繇等人商议应对之策。

钟繇道:“幽州有二公子领兵镇守,只要不主动出城与夏侯渊交战,料想不会有失。”

“刘备蜗居南阳一地,麾下兵微将寡,且颍川乃至整个兖州户口都所剩无几,纵然尽数被其所得亦无妨,彼反而还要因此分兵镇守各方。陛下只待击退曹操以后,重新夺取兖州易如反掌。”

“三路兵马之中,唯有东郡这路最有威胁。”

“此路乃曹孟德亲自领命,几乎尽起关中精锐,彼夺取东郡为假,意图染指冀州为真,陛下不可不防。”

袁尚道:“朕亦有心对抗曹操,奈何青州袁谭不听调遣,幽州兵马又被夏侯渊所牵制,若朕率领冀州兵马与曹操交战,袁谭趁机偷袭后方,如之奈何?”

钟繇道:“陛下虽与大公子有所间隙,终究乃是手足兄弟。如今外敌来犯,陛下只需遣能言善辩之人前往青州,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必可说服大公子出兵相助陛下共抗曹操。”

袁尚问道:“谁能为使?”

钟繇道:“臣虽不才,愿往说之!”

袁尚闻言,却是有些犹豫了。

颍川派系本就更中意袁谭继承大统,钟繇此前虽未明确表态,却也更倾向于袁谭。

辛毗已经逃出邺城投靠袁谭,若是再放钟繇离去,如果对方真的投靠了袁谭,那么颍川派系的三个领军人物,就有两人投了青州,对于袁尚的威胁可就太大了。

袁尚正犹豫不决的时候,却见审配上前说道:“钟司马既愿为使,陛下只管应允便是!”

袁尚虽然不解其意,不过既然审配既然已经发话了,自然没有继续犹豫,当即说道:“既如此,那便由钟司马出使青州吧。”

待钟繇离去以后,袁尚才向审配问道:“颍川士人向来与大兄亲善,彼若一去不回,如之奈何?”

审配叹道:“冀州正值生死存亡之际,陛下兄弟三人若再不齐心协力,则赵国危矣。”

“正是因为钟司马与大公子亲善,此时才能说服青州与冀州共抗外敌。且钟元常已经位列三公,恩宠备至,若再转投大公子,必然名声尽毁。”

“故臣料定,钟司马必不会背弃陛下!”

袁尚这才放心,乃命重要持节出使青州,加封袁谭为鲁王,领骠骑将军职位,命其引兵入兖州对抗曹操。

荆州,襄阳,楚王府。

田丰上前奏道:“袁公薨,其诸子不睦,各据一州。今有曹操、刘备共伐袁氏,主公何不趁机挥师北上,一举灭之?”

楚国上下闻言,亦是尽皆请战。

周琦眼中光芒闪烁,显然也颇为心动,只是当他环顾四周,看到闭目假寐不发一语的贾诩,却是心中微动,出声问道:“众皆求战心切,文和有何看法?”

被周琦点名,贾诩不敢继续摸鱼,当即睁眼出班奏道:“臣以为,灭袁时机未至,主公不可贸然兴兵。”

此言落下,众皆哗然。

徐庶上前说道:“今楚国占据半壁江山,修整数年,兵马、粮草充足,且众将士立功心切,正当奖率三军,挥兵北伐,先生为何言时机未到?”

贾诩微微回礼,道:“袁公虽薨,然其根基尚在;三袁虽有不和,终究乃是骨肉兄弟。若无外敌,袁尚、袁谭必然相争,如有外敌来犯,其兄弟二人必然协力御敌。”

“若主公举全国之力北伐,固然能够横扫河北,覆灭袁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