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八仙傩戏与三生岩(1 / 2)
文化馆一行阵容不小,带来了一些戏服与干冰,还有全套的摄影器械。十来个村民手拿着面俱与戏服傻呆呆地站着,听文化馆的刘馆长给他们讲解表演要领,只柴经理与张冬弟两人显得从容些。必竟这戏他们年轻时演过多次,巳烙在他们的骨髓里。大家扫了扫村民手上的面俱,标着八仙的纸条,铁拐李与汉钟离与东游记的电视形象有几分神似,吕洞宾能看出是个道士,另五个实实在在的丑,何仙姑更是个大脸姑娘。
“这叫八仙?不如改名叫八鬼面俱吧。”一个上海客人小声地啼咕。
欧阳老板捅了捅他的手臂轻声说:“不可冒犯神仙,静静地听他们唱什么。”
离开酒节表演还有一个多小时,见是远方来客,刘馆长过来打招呼并解释了傩戏的起源道:“傩戏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大约在宋代前后,傩仪由于受到民间歌舞、戏剧的影响,开始衍变为旨在酬神还愿的傩戏。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浙江却鲜有发现。
傩戏以面具为其艺术造型的重要手段,内容多与宗教鬼神有关。”
难怪如些慎重,如发现的话,将是浙江首次。可这傩戏又怎么会在仙居这穷乡僻壤中出现呢?刘馆长解释道:“据说柴经理是后周柴荣的第N代子孙,这戏是宫中带来的,因为避祸,所以低调。”
聊天间,早饭上来了,每人一碟黑乎乎的红薯干一样的东西外加一碗红色的酒酿。上海客人尝了尝,味道甜中带着些药气,忙问叫什么。
金华斌压低声音道:“这叫黄精,别名仙人余粮,只招待贵客的,有词云:
《天仙子.仙人余粮》
生来喜居林荫下,坤土之气呼吸间。道士辟谷入洞府,食黄精,月不饥,方号仙人之余粮。
轻身延年益五脏,九蒸九晒药始灵。天灵地宝赛灵芝,补中气,祛风湿,久服身轻欲霞举。”
这就是传说中的鸡爪参黄精啊。上海客人连忙塞了几根到嘴里,托他打听价格。
早饭后正式开演,干冰撒入后升起了一层云雾,音乐悠扬地响起,给开酒节的现场增添了一些神话色彩。由村民扮演的八仙出场了,现场气氛立即变得古怪。因没上过大场面,一个个十分拘谨,虽说穿上戏服,戴上面俱,可动作上看不到半点仙风道骨。
竹板嗒嘀嗒的一响,村民们开始唱起来了,听着是莲花落的声调,并不是道情。土话唱的,上海客人不懂含义,金华斌边听边给解释道:“说的是山神嫁女儿给八仙徒弟,八仙与龙王共同来贺的故事,每人各唱一首贺亲词。”
说完,向文化馆同事手中拿过一份台词。
铁拐李:今年风调雨又顺,五谷丰登世道清。闻得山神嫁女儿,小徒正是新郎君。
汉钟离:老夫摇扇乐呵呵,架起云头上谷坦。会饮当须三百杯,醉卧山岗夕阳残。
张果老:倒骑毛驴急匆匆,唯恐晚到误佳期。空手不曾备贺礼,羞的老夫脸通红。
蓝采和:不慌不慌莫要慌,八仙贺礼篮中装。百花百果全都有,管叫见了不思蜀。
吕洞宾:我送秘方酿仙酒,醉倒村民醉青山。仙凡合欢同此乐,八仙佳酿美名扬。
荷仙姑:因荷得藕莲生子,因荷得偶君思伊。月老红线一线牵,百年好合同白头。
韩湘子:笛声一曲凤求凰,鼓瑟声响迎新娘。红云满天做窗纸,夫妻拜堂正及时。
曹国舅:老夫来做证婚人,牙板一打仔细听。两人有幸成夫妇,也有老夫功一份。
龙王:老龙愧对众乡邻,糊涂犯难害乡村。今天捧上甘泉水,正宜酿酒来赔罪。
山神:普天同庆喜迎门,仙凡同乐庆我心。小女小婿成亲日,不醉休想回天庭。
最后大家一起合唱:开酒喽,普天同庆。
大早上的,不是开怀畅饮的时候,仪式结束后,客人们开始爬山看杜鹃。
村旁的杜鹃花虽闹,可花海的中心在三生岩,距离扛桥田村不远,也有一个小时多一些的路程,一个来回刚好是中饭时间。半小时多一些,进入到杜鹃花海,这里的杜鹃大部分的枝高都超过两米。爬着爬着,金华斌听得一声又一声的欢呼声。还没到三生岩呢,这路途上看到什么好风景了?低头一看,几个上海的客人对着手机里满堂红的股市在高声的喝彩呢。立即在新拉的临时微信群里来了一段描写杜鹃花的文字道:谷坦的杜鹃开了,满山红艳艳的,象是今天满堂红的股市。
“今天真的是好运气,我的股票大涨了六个百分点,是八仙带给我们的。”客户兴奋地道:“昨天跌了四个点,我想割肉,不知为什么手机突然失去了信号,早上一到开盘的点,还是没信号,这不,一有信号了,看了一下曲线,开盘时大跌,一小时后大涨。不是八仙保佑是什么?“说完,赶紧地把股票抛了。
高处传来了一个苍老的道情声,是柴今理在三生岩的顶部唱歌指引大家方向。
《三生岩》
前世因,今世果
今日情,来生缘
三生岩上写三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