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8章 狗牙啃(1 / 2)
有个肩膀做依赖是挺好,不过这地势也太高了点,再这么对着窗户继续吹冷风的话,张楠就得担心自己和小妮子会不会得伤风了。
风景看得差不多,撤吧!
下楼,距离不远,走着去旧城堡遗迹位置。
查理兹塞隆看到那位王经理手上还拿着根清洗过的银条,就问张楠:“你不是说古代文物不要过度清洗,这趟怎么都用火烧?”
上午她被张楠“砰砰砰”的敲门声叫醒后,磨磨蹭蹭才出了房门,结果看到他正指挥着一名工人用个喷灯在烧东西,走近了才发现是那是根银条。
地里埋得时间长了,银条像铁条,一烧就亮:王方明当时从地下室那拿了两根出来,昨天就交给了张楠。
两根银条形状、大小都差不多,每根重量都是大约250克上下。
上头没有任何记号,就是有点丑,用斧子一类的工具砍出了几道深浅不一的大口子,这种情况在华夏的古代银条中极少见。
张楠告诉她这就是这附近地区制造的银条,时间应该是在13至14世纪,因为在14世纪之后,在欧洲就没哪个国家再使用这样的贸易交换物。
会不会是后来哪个欧洲土豪有收藏白银原材料的习惯
不,这就是作为货币的银条,因为它被刀或者斧子砍过。
从13世纪开始,欧洲白银的开采量大幅度增加,多个新的银矿被发现。
与此同时,当时在经商一行内最有名的意大利人发现个大问题:只使用欧洲贸易中本就流行的那些原有货币做生意是越来越难,麻烦不断
原因就是货币制度跟不上经济的发展速度,贵金属供应量的增加带来货物价格的普遍上涨,即使是足值货币的购买力也在不断下降。
而另一个方面,当时在欧洲大陆比较流行的各类交易货币的成色每况愈下,因为这贵金属的硬币在流通过程中会磨损,一般情况下每隔半个世纪就得重铸。
在翻新铸造时照理是要加进新的金或银,不过那时候各个国家的当权者们可没这么老实,打死不会用自己的金银去补上别人和历史原因而造成了货币磨损。
怎么办?
在重铸时往金币和银币里边加相对廉价的铜呗,聪明着呢。
中世纪被人西方人称为黑暗时代是有道理的,其它不说,就这钱的问题上就是一团糟:到了13世纪的时候,这各国流通的几百种金银币里,金银的真正含量都快不见了,称之为铜币还差不多!
“那时候的意大利商人都不得不想出用昂贵的香料胡椒做贸易货款,代替贵金属钱币的作用。
真是给逼得没辙了,像一种叫德涅尔币的银币,那时候在欧洲已经大规模流通了几百年,有不少国家铸造、翻铸。
照理一枚标准的德涅尔币理论上应该含银12到14克,但到了13世纪那会,在意大利市面上最好的德涅尔币含银量最多也就025克,绝大部分已经是铜,都不能叫是银币。
那时候做大点的生意用到的硬币数量多到吓人,没办法,那些商人就想出以马克为单位重量的银锭或银条作为交换物,1个银条相当于2400多个德涅尔。”
当时查理兹塞隆还问了个问题:“马克是重量单位?
有多重?”
他是南非人,可没学过多少欧洲的古代史,到了美国后更是如此:有个私人文物收藏多到难以计数的哥哥,她对历史课真没多少兴趣,回家听哥哥说就行了。
再说了,庄园里货真价实的历史专家就有两个,水平比学校里的历史老师还要高她只对自己喜欢的感兴趣,对课本不怎么感冒。
“古代欧洲的货币计量单位,一开始的时候相当于金衡盎司的纯银,也就是现在的249克,后来演变成了半磅。
当初整个西欧都在用马克做货币重量单位,1192年英格兰国王狮心王理查在德意志被俘之后,就是向神圣罗马帝国支付了15万马克的赎金后才被释放,差不多相当于现在三十七吨半白银。
不过后来这个马克的重量在欧洲各个地区也有些变化,比如维也纳马克大概是20克,普鲁士马克233克多,而葡萄牙和西班牙马克是230克的样子。
这些银条应该都算是一马克重,烧一烧是看大概的纯度,再说下边不是还有嘛。”
张楠当时还有另一个想法:不知道说当时的欧洲人笨呢,还是精明过了头华夏这样重量体积的银条或者银锭是一定会在上头标明铸造时间、铸造方是谁,少不了的还有大概的纯度。
西方古人就让银条上头光板,恶意猜想大概是纯度不够想蒙人,还是整个欧洲世界都在这么干!
够坏的
善意猜想嘛
一帮傻缺,简单的刻字手段都不用,活该每次交易都得担心收到劣质货币,甚至是碰到假货。
“这上头这么还有这么多大口子,好端端的银条弄成这样丑死了。”
小妮子是个审美达人,对一切长得丑的贵金属制品都非常排斥,这两根银条长得就像狗啃过一样,看着就别扭。
张楠笑笑:“我用喷灯是工地里就有,白银时间一长表面会氧化,碰到盐和酸变得更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