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法道规则(求订阅、票票)(2 / 3)
百,依照如今的粮食价格。
六百半两钱,可以购买二十石粮食。
所收的百石便是被拿走有三十石了,再加上其余的杂乱赋税,尤其是至秦国惠文先王之后,东出函谷,战乱不断。
杂乱赋税增多,几乎也有二十石头左右,如此,五口之家一年所得,泰半入官府手中。
这一点的确略重。
还有徭役之法,这是属于无偿的征发劳作,给予修筑长城、水利、道路、戍边。
赋税、徭役加在一处,使得秦国百多年来,实力逐步增强,当然这是所有老秦人一起做下的功劳。
没有百多年来老秦人的风险,秦国很难有今日。
商君之策,将老秦人之力落在秦国一统天下上,不愧为乾坤巨匠,相较于山东诸国得赋税之策。
明显秦国有着足够的优点,起码从王兄的角度来看,有着足够的优点。
“不错!”
“或有小改,大体如此。”
“寡人之意,乃是一览商君之法,汇同百多年来的变化,对照山东诸国的策略。”
“行一天下之策。”
秦王政没有反驳什么,颔首以对。
商君这般之法助力秦国一统天下,已然表明其强大之处,表明其独到之处。
果然山东诸国的那些东西有用,何以现在被秦国所灭。
“相邦之意如何?”
周清微微一笑。
没有在这个策略上多做评价,当即语落另外一人。
王绾!
其人出至文信候吕不韦手下,更是参与过吕氏春秋的编撰,治国方略倾向于吕不韦的那一套。
吕不韦是什么策略?
较之商君之法,更为怀柔宽容,尤其是对于商贾更加的宽容,还有将民众的赋税减免不少。
主张王道、兵道,相对于法家的苛刻,多了一丝宽容,根据吕氏春秋之言。
长平之战后,秦国攻灭六国并不难。
难的是一天下之后如何做?
吕不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就在吕氏春秋中,兼儒墨,合名法,行道家无为之道,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缓和山东诸国对于秦国的敌视,休养生息,而后将山东诸地、诸人纳入秦国。
却是王兄亲政以后,将吕不韦之策彻底废去,几乎没有留下什么东西。
再行商君之法。
王绾为相邦,一直以来,也是主张怀柔对待被攻灭的山东诸地,眼下,也应该有自己的东西了。
“王绾!”
“武真侯既有此问,当明白相邦之意!”
于王弟这个问题,秦王政眉目一挑,王绾的奏章文书近年来,早有呈送。
其上所言同自己所想,略有迥异。
多文信候吕不韦之策。
不入商君之法。
为之不喜。
“哈哈哈,玄清似乎明白了。”
“相对于大王所属商君之法,相邦更属意怀柔宽松之政,大王以为不妥?”
周清轻轻一笑。
“寡人并未觉得不妥。”
“何为怀柔宽松之政?”
“今大秦刚攻灭山东诸国,诸地不稳,诸国之人不稳,此刻若然宽松,诸国之人当以为秦国力弱。”
“或有不测之结果!”
“待诸地安稳,一切自当有变。”
“武真侯以为如何?”
秦王政应道。
秦法之根基,身为秦国之主,如何不清楚。
正是因为清楚,才不能够放松,秦国因之以成诸夏共主,那就是妙处。
而且,接下来诸夏间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不合怀柔宽松,法治之下,无所谓怀柔宽松。
“商君之法,通行秦国百多年,助力秦国从西陲小国,到如今成就一统天下之国。”
“其法自不必说。”
“相邦之意,乃是春秋以来,诸夏之地之民受战乱之苦久矣,欲求安稳,是以可以施展怀柔宽松之政。”
“让诸国诸地之民得到安稳的生活。”
“这两者目的都是为大秦而立,所不同则是在于赋税、徭役、商贾、法令方面的差异!”
“这两方面的差异,也就代表着秦国所要走的两个方向!”
周清并未有替王兄坐下决断,整个大秦只有王兄有这个资格,别人都没有这个资格。
无论是王兄所倾向于商君之法。
还有相邦王绾所推崇的怀柔安稳之法。
根本目的都是一样的。
并不存在什么祸乱大秦之类,不然,咸阳上下早就闹腾起来了,而且这并非一件坏事。
“正如此,寡人为之难以决断。”
“武真侯看看这份文书。”
秦王政随意的坐在一张木案后,抬手将一份纸质文书拿来,看了一眼内容。
“这是相邦对于秦国接下来的所谋所语?”
周清近前一步,从王兄手上接过那封文书,有些份量,将其打开,里面的字很多。
紫眸闪烁,快速一览。
顷刻之后,合上文书,一切内容沉浮于心间深处。
“这份是廷尉府送过来的。”
↑返回顶部↑